白楊河鄉地處天山北麓,木壘縣城以東5.8公里處,西與照壁山鄉毗鄰;東以阿其克蘇(響水河子)為界,與博斯坦鄉接壤,南至哈馬爾梁,北連頭道沙窩。南北最長34公里,東西最寬24公里,總面積477平方公里。于1979年成立白楊河鄉人民公社,1984年12月后變更為白楊河鄉。
白楊河鄉地勢南高北低,由山區、丘陵、平原、沙漠組成。山區巖石裸露,樹木、雜草叢生,丘陵土層分布不均,凹處較厚,凸處巖石裸露,土層平均厚度15厘米,平原土層平均厚度30厘米。木一哈公路以南平均海拔 1700米;木一哈公路以北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水量250毫米右左,平均氣溫4攝氏度,極端高溫可達33攝氏度,極端低溫可達零下28攝氏度,平均風力4一6級,風向為西北風,全年無霜期在110一130天,有效積溫2300一2500攝氏度,年日照時數可達3000小時,種植區土壤為棕黃土類型,有機質含量0.81%左右,全氮含量0.055%左右,全磷含量0.06%,土壤PH值約為8.7。地下水資源貧乏,儲量180萬方左右,由于地下水位低和經濟條件所限,地下水未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灌溉主要以地面水為主,主要是白楊河。水源為山區裂隙泉水匯流而成。白楊河水庫設計庫容450萬方,實際庫容420萬方,死庫容16萬方,現已基木完工。供應大石頭鄉定居點,白楊河鄉、照壁山鄉阿拉蘇村三處的灌溉用水。
白楊河鄉轄7個行政村,共有631戶,2827人,其中漢族1312人,占總人仁的46%。民族1515人,占總人口的54%
白楊河鄉大力發展養殖業,始終把畜牧養殖業作為富民強鄉的主要途徑,狠抓落實,逐步實現以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軌。二00三年度全鄉牲畜最高飼養量達75100頭(只),其中牛2002頭,綿羊51833只,絨山羊15571只,其它5694只(匹),土雞15300只,肉兔750只,扶持各類養殖大戶96戶,養殖規模創歷史最高峰。人均收入達到2643元。
實施 ""現代畜牧業工程"",實現了畜牧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的大轉變,進一步加大了品種改良、棚圈、草料基地、微貯池、青貯飼草工作力度,這些已成為我鄉廣大農牧民發展畜牧業的共舉,現已達到戶均一棚一池的目標,部分農牧民達到兩柵一池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