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縣位于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斷山區(qū),東至塔城市,西連裕民縣,南與烏蘇縣相望,西南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北與額敏縣交界,地處東經(jīng)82°28′一85°20′、北緯44°58′一46°24′之間,東西最長180公里,南北最寬162公里,總面積20097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4.3℃,極端最高氣溫37.9℃,極端最低氣溫一36.6℃,1985年降水量253.6毫米。
總人口88340人(2003年)。以哈薩克族為主,還有漢、維吾爾等民族。郵編:834500代碼:654224區(qū)號:0901拼音:TuoliXian
地勢中間高,邊緣低。有達爾布特河、烏爾雪勒特河、恰勒蓋河、蘇吾爾河等河流。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多風雪,年均氣溫4.3℃,年均降水253毫米。
社會事業(yè)
全縣有耕地面積22.76萬畝;各類草場面積2516.66萬畝,其中可利用面積2427.57萬畝;林木覆蓋率為4.35%。
全縣國民生產(chǎn)總值5292萬元,社會總產(chǎn)值5737萬元,國民收入3727萬元,財政收入398.6萬元;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分別為1993.6萬元和3511.54萬元;工業(yè)主要有電力、水泥、建材、農(nóng)機修造等,農(nóng)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油料,糧食總產(chǎn)13335.4噸,年末牲畜存欄52.13萬頭(只)。
2002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chǎn)總值3.78億元(含地塊,現(xiàn)價,下同),完成地區(qū)下達計劃的108%,同比增長10%(其中,縣屬完成國內生產(chǎn)總值3.23億元,完成年計劃約100.9%,同比增長12.9%)。其中,第一產(chǎn)業(yè)完成9100萬元,完成計劃的100.6%,同比增長6.9%;第二產(chǎn)業(yè)完成1.3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縣屬完成7723萬元,完成計劃的100.1%,同比增長10.3%);第三產(chǎn)業(yè)完成1.56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縣屬完成1.55億元,完成計劃的100.9%,同比增長18.6%)。財政收入達到1557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18.4%,同比增長32.6%;農(nóng)民人均收入達到1600元,完成年計劃的101.9%,同比增加215元。
2002年,全縣牲畜最高飼養(yǎng)量達到85.7萬頭(只),同比增長9%;年末牲畜存欄60。3萬頭(只),同比增長5,7%。改良牲畜24.9萬頭(只),其中,改良黃牛1.3萬頭,改良巴什拜羊15.6萬只,改良博格達絨山羊8萬只。全縣牲畜疫病防治率達100%,全年未發(fā)生一例牲畜口蹄疫。全年新建牲畜棚圈801座,建成人工飼草料基地及圍欄草場9.1萬畝,全縣牧民定居率達到47.6%。糧、經(jīng)、草種植結構已調整為4:3:3大力實施種子工程和先進農(nóng)牧生產(chǎn)實用技術的推廣運用。種植業(yè)良種普及率達95%。立足資源優(yōu)勢,圍繞特色種養(yǎng),狠抓優(yōu)質牛(羊)、火雞、大棚蔬菜、優(yōu)質果樹、阿魏菇等特色種養(yǎng)產(chǎn)業(yè)和基地建設。已啟動建設特色種養(yǎng)基地主要有:城郊優(yōu)質牛養(yǎng)殖基地、阿合別斗鄉(xiāng)火雞養(yǎng)殖村、多拉特鄉(xiāng)萬只絨山羊基地、烏雪特鄉(xiāng)果樹種植、城郊村大棚蔬菜基地、鐵斯巴汗村駱駝養(yǎng)殖、庫甫鄉(xiāng)巴什拜羊基地等。
行政區(qū)劃
托里縣轄3個鎮(zhèn)、5個鄉(xiāng):托里鎮(zhèn)、鐵廠溝鎮(zhèn)、廟爾溝鎮(zhèn)、多拉特鄉(xiāng)、烏雪特鄉(xiāng)、庫甫鄉(xiāng)、阿合別里斗鄉(xiāng)、加爾巴斯鄉(xiāng)。縣境內有:白楊河林場、老風口林場、巴爾魯克山塔斯特林場、兵團一七零團。
托里鎮(zhèn)代碼:654224100轄6個社區(qū)、2個村委會:鏡泉社區(qū)、拜格托別社區(qū)、喀拉蓋巴斯陶社區(qū)、鐵斯巴汗社區(qū)、文化街社區(qū)、復興路社區(qū)、城效村、鐵斯巴汗村。
鐵廠溝鎮(zhèn)代碼:654224101轄2個社區(qū)、3個村委會:利民社區(qū)、同心社區(qū)、阿勒帕薩勒干村、哈圖村、南灣村。
廟爾溝鎮(zhèn)代碼:654224102轄1個社區(qū)、5個村委會:團結社區(qū)、登格克村、薩爾喀木斯村、薩爾加克村、阿克開乃熱村、恰勒尕依村。
阿克別里斗鄉(xiāng)代碼:654224203轄9個村委會:阿克別里斗村、也格孜庫勒村、航勒村、拉巴村、瑪依勒村、瑪依拉根村、新林村、哈拉庫木村、江布勒闊拉村。
多拉特鄉(xiāng)代碼:654224200轄12個村委會:多拉特村、拜亭奇村、居瑪拜村、拜格托別村、阿勒瑪勒村、沙依巴克村、胡吉爾臺村、加朗阿什村、加瑪特村、塔克勒根村、吉也克村、阿克賽村。
烏雪特鄉(xiāng)代碼:654224201轄13個村委會:井什克蘇村、克孜勒克亞村、哈贊庫木村、莫德納巴村、闊木托別村、喀拉蘇村、旦木村、瑪依哈巴克村、京什克蘇中村、井什克蘇中村、薩爾塔勒村、吐孜托浪格村、達爾布特村。
庫普鄉(xiāng)代碼:654224202轄18個村委會:庫甫村、杰特窩巴村、加木布勒村、喀拉托別村、朗古特勒村、呼喀拉蓋村、新村、阿克塔因恰村、布爾合斯臺村、蘇吾爾村、薩爾巴斯陶村、闊克哈達村、喀拉喬克村、也斯道吾列提村、也木其村、多拉特村、別拉什村、克孜勒加爾村。
白楊河林場代碼:654224500
老風口林場代碼:654224501
巴爾魯克山塔斯特林場代碼:654224502
兵團一七零團代碼:654224503
歷史沿革
據(jù)《西域水道記》,托里為蒙古語,意為“鏡子”,因境內泉水清亮如鏡而得名。原名托里布拉克,意為鏡泉。有泉,圓如明鏡,以泉得名。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安設從庫爾喀喇烏蘇到塔爾巴哈臺共10處軍臺,有托里布拉克腰臺。后設托里驛。托里原屬額敏縣,1950年以額敏縣八、九、十三等三個區(qū)的行政區(qū)域成立托里中心區(qū)。1952年經(jīng)中央批準,從額敏縣析置建托里縣。以后隸屬塔城專區(qū)、塔城地區(qū)。
1956年置托里鎮(zhèn)。
2000年,托里縣轄3個鎮(zhèn)、4個鄉(xiāng):托里鎮(zhèn)、鐵廠溝鎮(zhèn)、廟爾溝鎮(zhèn)、阿合別里斗鄉(xiāng)、多拉特鄉(xiāng)、烏雪特鄉(xiāng)、庫普鄉(xiāng)。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縣總人口79882人,其中:托里鎮(zhèn)19371人、鐵廠溝鎮(zhèn)10744人、廟爾溝鎮(zhèn)5064人、多拉特鄉(xiāng)9711人、烏雪特鄉(xiāng)8812人、庫甫鄉(xiāng)8923人、阿合別里斗鄉(xiāng)4530人、加爾巴斯農(nóng)場虛擬鄉(xiāng)703人、鐵斯巴汗牧場虛擬鄉(xiāng)3771人、喀拉托別牧場虛擬鄉(xiāng)3486人、也格孜庫勒牧場虛擬鄉(xiāng)2488人、兵團一七零團虛擬鄉(xiāng)22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