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鄉位于英吉沙縣東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40公里,315國道貫穿而過。全鄉14個行政村,總人口2.1萬人,轄區面積15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45畝;林果面積2.8萬畝,人均1.3畝。
近年來,克孜勒鄉經濟與社會發展迅速。2000年,鄉國民生產總值2155.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8元;2003年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 2761.76萬元,增長了606.0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達2650.98萬元,第二產業151.8萬元,第三產業9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1036元,比2002年提高了358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治安的不斷好轉,2002年以來,全鄉未發生一起特大刑事案件,各類違法犯罪等破壞社會治 安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衛生條件和公共醫療水平大幅度提高,鄉衛生院由早先1名醫生看病的診所,發展到現今有4名醫師(2名助理醫師)、500多平米20 間病房、36張病床的鄉衛生院。隨著農村合作醫療普及率達到90%以上,解決了大多數農民的看病問題。廣播電視網絡基本覆蓋全鄉,廣播已實現了“村村 通”。通訊也十分便利,移動通訊信號輻射全鄉,固定電話連接了全鄉所有的村。全鄉有1所中學(另設1處教學點),7所小學(另設2處教學點),擁有中小學 教師190名。到目前,全鄉有5個村被評為“五好村”,2000年克孜勒鄉榮獲英吉沙縣“文明鄉鎮”榮譽稱號。
克孜勒鄉是交通重鎮,處于喀什經英吉沙至莎車、澤普、葉城到和田等縣、地區的必經之路,地理條件較為優越。克孜勒鄉的種植基礎較堅實,富饒的光熱資源,使 全鄉以林果業為龍頭的產業化農業發展前景廣闊。今明兩年,通過把現有的1.3萬畝杏子擴大到2萬畝,1.3萬畝的巴旦木擴大到2萬畝,初步達到人均1畝 杏、1畝巴旦木,采取擴大種植規模增加產量、大力進行林果品種優化提高質量,實施科學化管理增強果品競爭力,努力創造品牌效益,為果品的產業化發展奠定基 礎,特別是在巴旦木方面,積極引進外資探索開發果品深加工項目。
克孜勒鄉定位一杏一果,發揮地理位置優勢,努力創建成為喀什地區杏、巴旦木原產品重要產出基地之一,積極搶占區內外市場,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