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鎮位于英吉沙縣城中部,四面被城關鄉包圍,面積6平方公里。鎮南部是由西向東的喀臘克山,海拔高度1292米。年平均氣溫ll。4℃,年降水量18.4毫米,年無霜223天,春季有干熱風,氣溫干燥。
建置沿革公元1419年,賽迪王朝(莎車王朝)時代,在現鎮所在地的達西喀勒巷一帶建成一個鎮。1835年壘起了城墻。1913年英吉沙縣置縣時,此處為縣府所在地,1950年為英吉沙鎮,1956年2月成立鎮人民委員會,1966年改稱鎮公所。1981年5月通過全民選舉,成立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鎮轄8個居民委員會,52個居民小組。
民族人口全鎮4319戶、22005人,其中維吾爾族18478人、漢族3457人、烏孜別克族9人、柯爾克孜族7人、回族17人、塔吉克族2人。
經濟鎮辦企業集體企業1個,全年總收入40萬元,利潤2.9萬元;個體私營企業407個,從業人員898入,總收入1011萬元,利潤73萬元。鎮小刀廠(個體),鍛制小刀精致美觀,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馳名全國,目前小刀型號有15種;有個體商業戶648戶,從業人員648人,年營業額63.5萬元。
文教衛生鎮有縣屬維吾爾、漢小學4所,69個班級,教員140名,學生3162名(其中漢族小學1所,15個班,教員29名,學生680人);有縣屬中學4所,72個班,教員197名,學生2665名(其中漢族中學1所、7個班,教員27名,學生201名);幼兒園1所,民族教員12人,兒童87名;文化室l所、廣播站1個、衛生院l所,醫護人員27名,床位20張,有X光機1臺。
人民生活1998年,居民人均收入750元。鎮區有電視機854臺,摩托車400輛,洗衣機368個、電冰箱95個、各型號汽車24輛等。1998年居民存款835萬元,比上年增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