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小灣鎮原名為馬街彝族鄉,為迎接小灣電站的建設機遇,于1993年撤鄉設鎮,命名為小灣鎮。小灣鎮位于鳳慶縣城東北部,瀾滄江南岸,總地域面積204平方公里,海拔987-2804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6.7℃,平均降雨量1380.7毫米。全鎮轄12個村民委員會,177個村民小組。有耕地面積25504畝,其中水田7198畝,旱地18306畝。2002年總人口25682人,其中農業人口25057人,非農業人口625人。鎮內除漢族外,還有世居的彝、白、苗、傈僳、回、傣、佤、拉祜八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為15609人,占總人口的60.8%,是一個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多民族雜居的少數民族鄉鎮。
二、自然資源、人文資源
小灣鎮自然資源豐富,經濟作物主要有茶葉、核桃、花椒、蘋果、柿子、小棗等,境內有世界之最的茶樹王,古道青龍橋,有小型水庫三座,即黃草壩水庫(庫容366萬立方米)、干沙壩水庫(庫容116萬立方米)、翻新河水庫(庫容143萬立方米),三座水庫庫區建設,電站建設成后形成的庫容百里長湖和292米的世界第一高雙曲拱壩將成為小灣旅游業開發的龍頭。高規格、高標準,融現代建筑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小灣新鎮,更是臨滄地區小城鎮建設高質量全功能的代表,是小灣旅游業開發和個私經濟發展的奠基石。
作為前身是彝族鄉的小灣鎮,有著悠久的彝族文化風情,部分村寨依然用彝族語交流,著彝族服飾,彝族火把節是當地較為隆重的節日。苗族是境內住的比較有特點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在鎮內春光村項家村民小組,他們保留著苗族傳統服飾和生活習俗,有自己的語言,信奉基督教。
三、支援電站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遠景規劃
小灣電站從70年代開始勘測以來,小灣人就開始走上了支援小灣電站建設的征途。從1999年電站開工前期準備到正式開工以來,小灣人響應上級黨委、政府號召,舉全鎮之力支援小灣電站建設,并樹立“主動服務小灣電站建設,依托小灣電站建設發展小灣”的理念,在-精神和“-”重要思想指引下,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