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車開發墾植甚早,自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會澤、東川、巧家一帶置堂瑯縣隸犍為郡。
爾后歷代,這一地域的建置和縣名雖有所改變,但迤車始終屬于古堂瑯縣即今會澤縣管轄。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瑯縣屬犍為縣郡。
東漢復為堂瑯縣,屬犍為郡國都尉。
三國蜀漢堂瑯縣改隸朱提郡。
南北朝仍屬朱提郡。
隋屬恭州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唐興縣隸恭州。
唐咸通年間,地方割據政權南詔國置東川郡。
段思平建大理國,置東川大都督府。
宋,烏蠻強盛,自號悶畔部。
元初置悶畔萬戶府,后改為悶畔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立東川路,屬云南中書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東川土府。
十七年升為東川軍民府,改隸四川川南道。
清初以前,迤車鎮稱為以扯營,為東川土府和東川軍民府六營轄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屬東川府,雍正四年(1726年),隨東川府改隸云南。
雍正六年(1728年),鄂爾泰平定烏蒙法戛伙目祿天佑之亂,在東川廢六營長、九伙目而置四鄉八里,彝族地名全部廢止不用,迤車鎮主要轄地設輸誠里。
民國二年(1913年),會澤地區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迤車鎮屬云南滇中道。
民國八年(1919年),東川縣復故名會澤縣。
1958年10月,成立東川市,撤會澤縣劃為會澤、迤車、者海、待補四個聯社隸屬東川市。
1965年,恢復會澤縣,迤車鎮隸屬會澤縣。
1970年,迤車鎮改為迤車公社。
1984年,迤車公社改為區。
1987年,改為迤車鎮,屬會澤縣。
2006年3月16日,云南省政府批準同意:撤銷梨園鄉,其行政區域并入迤車鎮,迤車鎮政府駐地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