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曲靖市 > 會澤縣 > 娜姑鎮

會澤縣娜姑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云峰古驛道

云峰古驛道位于會澤縣娜姑鎮云峰村委會汛上村至大閘村之間的緩坡上。古道全長6700米。驛道現保存基本完好的一段為云峰村委會汛上村至大閘村之間的2800米。此段驛道呈東西走向,經過汛上村、獅子溝、二道溝、三道溝、大閘村。驛道路面大多用不規則的紅砂石鋪成,少部分由不規則的青石鋪砌,道面寬約2米,坡道及轉彎處,均鋪砌成石臺階,彎道處最寬約3米。現保存最為完整的為二道溝和三道溝2處約200米。道路由于使用時間長,人畜往來頻繁,路面石塊上踏痕累累,蹄跡斑駁。此段道路現仍被使用,是云峰及遠近村寨到甘溝的必經之路。 據文獻記載和田野考古調查資料證實,歷史上川滇古道專指云南經由曲靖進入四川的古道。曲靖市境內的川滇古道主要有待補—云峰古道。古道以會澤縣

白霧三圣宮

俗稱白霧文廟,位于會澤縣娜姑鎮白霧街中段。建筑臨街而建,坐東北向西南,沿中軸線依次由門樓、魁樓、東西耳房、東西廂房、大殿、東西配殿,石獅、碑刻等組成建筑群。總分布面積1991.4平方米,占地面積1550.35平方米。建筑群為三進院落,布局嚴謹,間隔合理,錯落有致。因大殿內原供奉關公、文昌帝君塑像及孔子牌位,故名三圣宮。門樓,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建筑。3開間,通面闊12.7米、進深10.5米。前檐下置斗拱挑檐,斗拱為一斗三升;屋面為青瓦覆蓋,明間為通道。進入門樓通道過天井即是牌坊,現已無存。魁樓,建于二進院內9級臺基上。重檐歇山頂閣樓式土木結構建筑,一底一樓。魁樓底層呈正方形。3開間,通面闊10.5米、進深10.5米。魁樓柱網排列

樂里水洞

又稱上水洞。位于會澤縣娜姑鎮樂里村后小尖山山腰。水洞呈南北走向,全長1023.5米。水洞洞口向南,為打鑿光滑的五面石砌筑,頂部呈拱形。高1.62米、寬1.1米。洞口前建有分水閘。閘寬3.1米、高1.42米、厚0.99米。洞內最高處可容成年人直立行走。水洞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由陳啟義、郭開甲、陳仕通(巧家米糧壩人)3人倡議、民眾共同集資而建。初建時,水洞從樂里村直通小尖山后水槽子,工程為引水隧道,主要引以禮河水灌溉娜姑壩子。由于工程艱巨,缺乏科學技術指導,3人耗盡家資,開鑿未果。清乾隆二年(1737),云南巡撫張允隨在《請定官民疏浚之例》奏折中寫道“東川府之娜姑水洞……皆現在興修,未報竣工之水利也”。此后,娜姑民眾形成十二

汛上云峰寺

原稱圣武廟。位于會澤縣娜姑鎮云峰村東首的川滇古驛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軸線建有照壁、山門殿、圣武大殿、魁閣、觀音殿組成二進院,占地面積4503平方米。現僅存照壁、山門殿、正殿(中殿)、東西配殿,占地面積1151平方米。照壁,位于山門殿前(南)8米處,長14.75米、寬1.5米、高2.8米,頂置兩坡瓦屋面,正脊兩端起翹,中部鑲嵌彩色琉璃九龍雕塑,龍脊后中偏上部飾白色云紋,底部飾藍色海水紋。山門殿,臨街建在1石臺基上,臺階前端兩側各置一尊石獅造像。殿為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構架。青瓦屋面,一底一樓。前檐兩重,卷棚出廈,后檐為單檐。山門下層通面闊3間,明間為通道。山門后面樓層為戲臺,臺口前為院子,與正殿相對。戲臺通面闊16.2米、進

白霧太陽宮

又名“通海廟”,也稱“通海會館”。位于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委會第八村民小組內。地理坐標為:北緯26°29′17.0″、東經103°11′31.0″,海拔1964米。建筑坐東北向西南,原由山門、東西廂房、正殿、東西配殿、墨石香爐等組成建筑群,現僅存山門、門房、東西配殿、正殿、東耳房,占地面積1320.46平方米。山門,單檐歇山頂土木結構建筑。通面闊4.24米、進深2.89米,建于3米高的基石上,臺前置石臺階15級,現臺階上覆蓋水泥。門房,硬山頂土木結構建筑。東門房3開間,通面闊13.35米、進深3.03米;西門房1開間,通面闊3.5米、進深3.43米。正殿,建于高1.7米的基石上,單檐歇山頂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

蒙姑坡銅運古道

蒙姑坡銅運古道位于會澤縣娜姑鎮西部的小江口至小田壩村的鹽水河峽谷內。現存路段為以禮河四級電站至小田壩一段,全長10余千米。古道沿鹽水溝峽谷北岸開鑿,隨山勢盤旋而上,路面寬 2米,坡上轉彎危險處達3米。其中石匠房一段古道開鑿在懸巖之上,全為隧道。全長1000米左右、路面寬1.5米、高達2米余,隧道腹部寬達 3米多。為使隧道內光線充足,隧道外側專門開鑿有窗洞,洞口直徑0.5~2米不等。由蒙姑方向進入隧道一端的洞口上方,楷書陰刻“飛云洞”3字,隧道出口一端是數十米深的山澗,原有鐵索橋飛架相連,現已不存。古道鑿巖穿山,蜿蜒數里,據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捐資新修蒙姑坡橋路碑碑文載:“懸巖不可棧者,斧鑿之;山澗不能船者,橋跨之。”工程

白霧財神廟

白霧財神廟位于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委會第8村民小組。地理坐標為:北緯26°29′16″、東經103°11′32″,海拔1957米。坐東北向西南,由山門、東西廂房、正殿、配殿組成,一進四合院布局,占地1095.04平方米。山門建于3.5米的石砌基石上,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筑,通面闊3米、進深5.3米。正殿建于比山門高2.1米的石砌基石上,單檐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8米、進深10.65米、檐高4.15米,青瓦屋面。東西配殿為單檐穿斗式土木結構,兩山墻均設風火墻(俗稱“貓弓墻”),3開間,通面闊9.15米、進深6.7米。東西廂房為單檐穿斗式硬山頂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8米、進深8.55米。白霧財神廟始建于

施莉俠故居

施莉俠故居位于會澤縣娜姑鎮樂里村委會大村子內。建筑坐東北向西南,分別由照壁、過廳、廂房、正廳、配房組成傳統四合五天井合院布局,占地面積973.63平方米。大門、過廳、廂房、正廳均為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一樓一底。大門通面闊3.3米、進深5.44米。正廳3間,通面闊13.65米、進深9.4米。過廳3間,通面闊11.9米、進深4.88米。東西廂房各3間,通面闊9.75米、進深6.37米。建筑格扇窗制作精細。正廳柱礎為素面四方體八棱柱;廂房柱礎均為鼓形柱。一個為八棱開光,另一個為浮雕蓮花纏枝,做工精細。故居始建于中華民國6年(1917),為施光燦所建,是施莉俠童年居住的地方。2008年局部做過修葺,具有一定的歷史與紀念價值。2011年

娜姑古鎮

地處滇川古要沖,是云峰古驛道的起點。云峰古驛道西起娜姑東至會澤,全長67公里,現保存完好的一段長2.8公里,寬2米,坡道及彎道處均由石階鋪筑而成,是明清時期運銅的主要官道。娜姑古鎮現保存有“三圣宮”臺樓、圣若瑟堂、陳氏住宅等文物古跡。交通:娜姑古鎮位于會澤縣西部,距縣城32公里,有班車直達,參考票價10元/人。地址:曲靖市會澤縣西北面三十多公里的山谷里類型:古跡古鎮古村游玩時間:建議2小時交通:在會澤縣有班車直達,參考票價10元/人

白霧村天主教堂(圣若瑟堂)

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天主教堂,又叫圣若瑟堂,占地1225平方米,系意大利傳教士出資并主持建造。西方傳教士什么時候進入娜姑,已經不可考,文獻只記載了清光緒九年(1883年),意大利人在白霧村盤龍寺前面建起了一座天主教堂。云南這些最美教堂,隱在深山藏于街巷1913年,從昭通來了一位意大利神父,出資和當地的教會在白霧村重新選址建造天主教堂,并增建女修道院一所,還開設西醫診所,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白霧村天主教堂。2011年,教堂經修復后,交由白霧天主教教管小組管理使用。

白霧村

白霧村位于會澤縣娜姑鎮,距離會澤古城20.2公里,自駕行程約40分鐘即可到達白霧村被譽為“中國萬里京運第一村”,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古跡眾多,娜姑鎮絕大部分古建筑均集中于此,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民宅達3000余戶。明清時期的白霧村十分繁華,各省前來押運、采購銅的官員特使、商人等常駐于此,并建起了會館、祠堂、廟宇等10余座,商號150余家。這個村仍然保持著古老淳樸,山巒疊翠,古韻幽幽的風貌。景點位置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

捐資新修蒙姑坡橋路碑

捐資新修蒙姑坡橋路碑位于會澤縣娜姑鎮蒙姑坡石匠房處。碑為青石質地,有碑額。額長1.18米、寬0.41米、高0.31米。浮雕陽刻雙獅滾繡球圖案,碑額正中用線勾勒陰刻楷書“有志竟成”4字。碑身為長方形,有座,碑高1.51米、寬0.75米、厚0.22米。碑文楷書、陰刻,直書左行,凡20行,每行11~37字不等,共665字。內容主要記述蒙姑坡古道是會澤通往川、滇的交通要道,為清代東川府(今會澤縣)通往各礦以及發運滇銅入京的重要交通道路。當時“歲賦京銅,不下數百萬”。蒙姑坡古道地處金沙江大峽谷東岸,“地多崇崖峻嶺”,為除道成梁,方便銅運,劉漢鼎慷慨捐資,新修蒙姑坡古道事宜。碑座長1.02米、寬0.42米、寬0.43米,正面中部浮雕陽刻雙獅滾繡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在线免费看片a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 偷偷鲁2019丫丫久久好吊色 | 日韩免费一区二三区 | 尤物国产91九色综合久久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