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白道街道位于開遠市中部偏西,東與中和營鎮馬者哨接壤,南與大莊鄉相接,西北部與小龍潭街道毗鄰,北與彌勒縣的朋普鎮交界。面積414.9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2008年),其中農業人口35638人,非農業人口27289人。有漢族、彝族、苗族。轄樂白道、臨江、迎旭、朝陽、景山、紅明、通靈7個社區,樂白道、田心、仁者、舊寨、新寨、楷甸、怡里、酒房、紅石巖、阿德邑10個行政村,96個自然村。
轄區南北狹長,四面環山,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山區,西南、西北少部份為半山區,其余為壩區。瀘江河自南入境,縱貫壩區,在木花果村前與南洞河交匯,自北穿城而過匯入南盤江。屬南亞熱帶半干旱季風氣候。昆(明)河(口)鐵路過境,323國道和昆(明)河(口)公路在境內交會。游覽地有南洞風景區。
〔沿革〕“樂白道”清朝時期原是練武賽馬的一個場道,因羅白兩姓最初到此地居住后,發展為一個村,故取名羅白道。最初曾寫為落白道,后落又演變為樂白道。清雍正九年(1731年)屬阿迷州綠豐鄉。1947年,屬綠豐、先儂、太平三鄉。1951年屬開遠縣第一區。1955年為樂白道區。1958年為樂白道公社。1959年,開遠縣合并個舊市后,為開遠公社轄。1960年開遠縣恢復,為樂白道區。1969年改為樂白道公社。1984年恢復樂白道區。1988年轄樂白道、阿得邑、舊寨、田心、仁者、新寨、酒房、楷甸、怡里、紅石巖10個行政村(村公所)以及東城居委會,96個自然村。1997年,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3.2萬,其中彝族占59%,漢族占32%,辦事處駐靈泉東路,轄樂白道、田心、仁者、新寨、阿德邑、舊寨、怡里、楷甸、酒房、紅石巖10個行政村和東城居委會。2001年改村公所為村委會,轄10個村委會,96個自然村,121個村民小組。2002年撤銷東城居委會,分為樂白道、景山、朝陽、通靈、紅明、迎旭、臨江7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