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靖境內,除八塔古墓群之外,后來發現的最為壯觀的古墓群在三寶(明代曲靖府城南城)的羅漢山梁堆墓群。這是位于曲陸高速公路與326國道之間的一座小山,茂密的云南松和四季的野花常年將它裝點得生機勃勃。這里的古墓早在《新篡云南通志·卷八十二·金石考》引《曲靖地志》就有記載:“城外多高壘,皆曰梁王墓。城南羅漢山亦有八冢,真偽莫辨,前有人掘之,得金玉戈兵器皿之屬!边@當中就說得很明白,不過只是數量上不準確,這里的梁堆墓不是八冢而是十二冢。密集地分布在這1.6平方公里的山頂。這片古墓群從通志記載上看,早在清代就有人盜過,而最近的一次被盜發生在2001年三月末的一天,盜墓賊從標號為M11的一座古墓下手,從頂部打下一個8.2米深的豎井,直達墓室正中
俗稱三百戶營天主堂。位于曲靖市麒麟區三寶街道五聯社區三百戶營居民小組五聯小學內。教堂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42平方米。教堂為法式建筑,共兩層,屋檐下置回廊。4開間,通面闊18.66米、進深7.61米。鐘樓為哥特式風格。教堂為法國巴黎外方傳教士讓·瑪麗·約瑟夫·畢爾貝(中文名“宋清光”)于清光緒六年(1880)建造。初期設立男經堂、女經堂、男子小學、女子小學。之后,法籍傳教士馬蒂亞斯·奧斯特(中文名“高榮升”)來到曲靖三百戶營傳教。1935年,德方弗朗索瓦·阿道夫·德日乃到曲靖三百戶營駐堂傳教,于此開辦診所。1936年,約瑟夫·瑪利到曲靖三百戶營天主堂任神父。1936年4月26日上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長征途經三百戶營休整時,用掃帚
三寶五聯墓群俗稱五聯煙堆子。位于曲靖市麒麟區三寶街道五聯社區三百戶營居民小組五聯小學內,F存土堆約呈圓形。南北長39.2米、東西寬27米、高出地表10米,面積約1100平方米。1982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墓葬頂部開挖長2米、寬1米、深1米的探溝時發現大量陶罐碎片。碎片為夾砂灰陶,火候較低,陶片上有簡單的刻畫紋飾。在墓群底部外側邊緣采集到陶鼎足部、陶罐口沿等碎片。1987年9月,當地村民在墓地頂部修建水池時,在東側距地表深1.2米處挖掘出部分青銅器,后經云南省博物館鑒定,初步判斷為類似于八塔臺性質的墓群。三寶五聯墓群是曲靖市麒麟區盆地內發現的春秋至兩漢時期的重要墓地,對研究曲靖以及周邊地區青銅時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具有較高的歷
澡塘坡戰斗遺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區三寶街道五聯社區周家廠村西南800米老虎山上。遺址由戰壕、紀念碑、烈士墓組成,分布面積約3000平方米。戰壕,位于老虎山東南臨近溫泉公路一側。紀念碑,坐南向北,為磚混實心長方形塔座紀念碑,碑座為3級,塔身成梯形,總高12米,塔尖置1枚紅色五角星。烈士墓,位于紀念碑南部,共22冢。1949年9月11日,為了消滅長期盤踞在曲靖與陸良之間的國民黨地方反動武裝及其惡霸海中鰲,阻擊在沾益玉林山的國民黨滇軍石補天率領的26軍193師的增援。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一支隊16團在澡塘坡同石補天頑敵激戰近7小時?v隊一支隊16團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澡塘坡戰斗,我軍壯烈犧牲20多名解放軍戰士。為了紀念澡塘坡戰斗中犧牲的烈
位于曲靖市麒麟區三寶街道三寶居委會。城址分內城和外城。內城略呈圓形,位置高于外城,當地人俗稱倉臺;外城現存夯土墻長約900余米、高1.5米。內、外城均設寬約10米的護城壕溝。文物工作者在內城中發現有繩紋瓦片和宋代火葬墓葬具——火葬罐。在古城的周圍還有與之同一時代的繩紋瓦片,在東部約770米處的銀子山遺址,也同樣發現繩紋瓦片和火葬罐。據清咸豐《南寧縣志》記載:(南)城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大批南征軍留住屯田后又重新修筑,城池規模宏大,總占地約2平方千米,因此城在明代地處曲靖府城駐地南端,故又稱“南城”。經初步判斷,城址可能始建于漢代,堆積文化層發現的繩紋瓦片為東漢中晚期的遺物。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麒麟區三寶街道保護單位級別: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城墻四周邊緣圍墻、界樁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城墻、界樁向四周擴出100米為界。
澡堂坡戰斗遺址位于麒麟區三寶街道,年代為1949年,2020年7月,被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公布為曲靖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