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巷街道古建筑群位于思茅區思茅鎮老街社區,建于清代。東西走向,現存9間磚木結構的房屋,沿街布局,臨街是店鋪,后院為居住場所。多為重檐硬山頂挑廈樓房,青灰瓦屋面,梁架結構為抬梁和穿斗式混合為主,山架多采用穿斗式結構,明間屋架一般采用抬梁式結構。其中9號院為合院式建筑,結構上采用走馬轉角樓的形式,房間3開間2層樓,2樓檐柱與金柱間設走廊,各坊間相互連通。此類建筑形式,多為富商人家所采用,具有典型的地方民族建筑特點,是我區現存不多的古店鋪作坊,構成了一段古街道的景觀,整體布局還保存了原有風貌,現仍然有人居住。
過街樓古井過街樓古井位于思茅區思茅鎮過街樓社區,古井深8米,井壁呈六面體用長石條砌成,石條大而厚實,多見于清末的建筑,據此,古井修建年代可斷定為清,井口用長條石搭砌成2個井口,方便人們取水。俗稱“雙眼井”走訪得知,此井水原味酸澀,數十年前有人投井,后其家人淘洗,投入大量石灰,井水漸漸變得甘甜,該井現人們仍在使用。
龍王古井龍王古井位于思茅區思茅鎮邊城東路,古井深8米,井壁用磚砌成六面體,磚大而厚實,多用于清末的建筑。據此,古井修建年代可斷定為清,井口用長條石搭砌成2個井口,方便人們取水。俗稱“雙眼井”,該古井因其井水甘甜,常被人們用來制作米干、豆腐等小吃和泡制普洱茶,現仍可見到人們用小推車到龍王井取水的景象。
天民街古井天民街古井位于思茅區思茅鎮天民街,古井深8米,井壁呈六面體用長石條砌成,石條大而厚實,多用于清末的建筑,據此,古井修建年代可斷定為清,井口用長條石搭砌成2個井口,方便人們取水。俗稱“雙眼井”該古井現人們仍在使用。
石屏會館位于思茅區思茅鎮邊城東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為當時在普洱經營普洱茶的富商集資建設,清道光年間不斷擴建,是清代石屏人士在全國建設的若干會館之一,現存花廳、廂房等。2014年12月2日普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