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楚雄州 > 永仁縣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縣概況

[移動版]

永仁縣總面積2189平方千米。總人口10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永定鎮,郵編:651400。代碼:532327。區號:0878。拼音:Yongrenxian。

行政區劃

永仁縣轄3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永定鎮、宜就鎮、中和鎮、蓮池鄉、維的鄉、猛虎鄉、永興傣族鄉。

歷史沿革

2000年,永仁縣轄1個鎮、7個鄉:永定鎮、永興傣族鄉、萬馬傣族鄉、中和鄉、維的鄉、猛虎鄉、蓮池鄉、宜就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0360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永定鎮28101蓮池鄉9861宜就鄉16784猛虎鄉9634中和鄉9853萬馬鄉7250永興鄉10336維的鄉11787

永仁古稱苴卻,1924年設縣,地處滇川要塞,自古就是滇中北進四川和中原地區的必經之地。全縣轄4鄉3鎮、63個村(居)委會、652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189平方公里。境內有漢、彝、傣、回、傈僳等19個民族,總人口10.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0.8%,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1.68%,民族風情濃郁。隨著南永二級公路及永武、永攀高速公路的相繼建成通車,永仁到昆明或楚雄只需2個半小時,到攀枝花僅需半小時,區位優勢日益顯現。

全縣境內光熱、森林、礦產、水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日照2836.4小時,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森林覆蓋率66.7%,活立木蓄積量870.9萬立方米,有全省最大的萬畝云南松母樹林基地,有野生滇橄欖15萬畝、經濟林果17萬畝、鮮食葡萄標準化示范種植園4500畝、桑園12174畝。現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鎳、鉑、鈀、煤等20多種,其中銅、鉑、鈀儲量較多。境內金沙江、萬馬河、江底河等河流縱橫交錯,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28萬千瓦,現已開發利用2.91萬千瓦。永仁的縣情特點可以概括為:出滇入川地、彩云陽光城、綠色生態縣、民族風情園。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并方案。其中,永仁縣撤銷萬馬傣族鄉,將原萬馬傣族鄉所轄的迤資、昔丙、拉姑、魚鲊4個村委會劃歸永興傣族鄉管轄;將原萬馬傣族鄉萬馬、進化2個村委會劃歸中和鄉管轄,并將行政區劃調整后的中和鄉改設為中和鎮,鎮政府駐原中和鄉政府駐地。

永仁縣屬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州彝族最多的山區縣,地處滇中北部,滇川要

塞,跨東經101°14′——101°49′,北緯25°51′——26°30′之間。東臨金沙江與四川省會理縣隔江相望,南同元謀縣毗鄰,西南和大姚縣接壤,西北與麗江地區華坪縣隔江相望,北連四川省攀枝花市。縣城永定鎮居縣境中部偏東,位于風景秀麗的西南古夷道上。108國道和省道南(華)永(仁)二級公路在縣城交匯,北距攀枝花市88公里,東距省城262公里,距成昆鐵路黃瓜園站45公里,南距州府鹿城208公里。

全縣總面積2189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96%,壩區占4%。2003年末轄永定鎮、宜就鎮、蓮池鄉、猛虎鄉、維的鄉、中和鄉、萬馬傣族鄉、永興傣族鄉、6鄉2鎮,下設65個村(居)民委員會,685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103960人,少數民族人口56871人,非農業人口12903人,農業人口91057人。總耕地面積13.1萬畝。根據地域,縣的基本特點是:出滇入川地,彝州北大門。綠色經濟縣、彩云日光城。

永仁縣屬內陸高原區,位于滇中紅色高原北緣,具有“V”字形和“山”形結構特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地勢開闊,平均海拔1530—1700米之間。縣城永定鎮海拔1536米,境內最高點為宜就鎮大雪山主峰,海拔2884.6米,最低處是永定鎮石坎子下的金沙江邊,海拔925米。

自然資源

永仁資源豐富。境內熱量充足,城區年平均氣溫17.8℃,≥10℃的多年平均氣溫為5934℃,日照平均2836.4小時,居全省第一,土地面積廣闊,可開發利用土面積120余

萬畝;境內年平均霜期93.6天,金沙江河谷全年無霜,作物可一年三熟,適宜發展香蕉、龍眼等熱帶作物;境內水資源豐富,有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1座,小<二型>水庫106件,小壩塘424個,總庫容8018萬立方米,年地表徑流量達4.8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5429立方米,高于全州、全國水平。主要河流有萬馬河、永定河、江底河、白馬河、永興河、羊蹄江6條,水能蘊含量為10.2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84萬千瓦,至今開發量僅達13.4%。

永仁有較多的森林資源和發展林業的優越條件,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60萬畝,有林面積10.8萬公頃,全縣森林綜合覆蓋率達81.95%,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達850.2萬立方米。白馬河林場是全國最大的云南松母樹林基地,廣闊的山林孕育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中草藥552種,野生食用菌名目繁多,具有抗癌、強身治病的松茸,牛肝菌遠銷國內外。珍稀動物小熊貓、穿山甲、金錢豹等出沒于山林之間;還有大量的野生油料作物,野生淀粉植物,野生纖維植物和大量的滇橄欖。100萬畝的草山適宜于畜牧業的發展,早在1992年就被云南省列為商品牛羊基地縣。境內有種類繁多的礦產資源,現探明的有金、

銀、銅、鉑、鎳、石膏、花崗石等種類。還有以板栗、核桃、櫻桃、石榴、葡萄等為主的18萬余畝經濟林果。主產烤煙、優質米、畜禽、蠶桑、核桃、櫻桃、葡萄、草莓、菜種、中草藥等。

省級風景名勝區——方山是滇川交界的旅游勝地,距縣城16公里,山頂最高海拔2230米,山勢雄偉峻秀,終年青山疊翠,松柏香氣襲人,古樹、珍木、奇花異草繁多,集古、奇、險、怪、絕、秀于一山。“諸葛營”旁懷古,“七星橋”畔探幽,“望江

嶺”峰攬勝,“珍珠滴水巖”觀瀑布等奇景無不令人神往。距縣城8公里,位于永定河下游的龍虎峽瀑布跌巖,珠光虹影,怪石嵯峨,千姿百態,使您置身于鬼斧神工造就的大自然環境之中,此景正待開發利用。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旅游景點,落水洞、龍灘營、仙人洞等也尚待開發。可謂“桂林山水甲天下,永仁山川獨自秀”。

全縣大面積種植開發的優質板栗具有個頭圓潤、色澤鮮、口感甜、糯的特點,1995年被云南省確定為板栗基地縣,其產品遠銷省內外及臺灣市場,至今已形成8.04萬畝規模;大面積高科技開發的5000畝連片葡萄示范區的鮮食葡萄、以及櫻桃、草莓在攀枝花市、昆明有較好的市場;縣內產的石榴果子碩大,色澤鮮艷遠銷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境內的黑山羊具有個頭大、肥壯、肉質鮮嫩的特點,倍受廣州、深圳、上海客商的青睞,年銷10萬只以上。

永仁縣的縣情可以用四句話概括: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綠色經濟縣,民族風情園。

出滇入川地——永仁地處滇川要沖,與四川省攀枝花市山水相連,自古為“滇蜀往來之大道”,108國道、成昆鐵路貫穿兩地。

彩云日光城——永仁縣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達2824.4小時,居全國第二(僅次于西藏拉薩)、全省第一,具有豐富的光熱資源。

綠色經濟縣——永仁縣土壤、氣候、光熱資源等條件較好,森林覆蓋率高,生物資源豐富,在種植經濟林果、發展無公害蔬菜及蔬菜制繁種、綠色食品加工、發展中草藥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目前,全縣經濟林果發展、無公害蔬菜及制繁種、綠色食品加工已初見成效,全縣18余萬畝的經濟林果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蔬菜及制繁種發展已近1萬畝,野生滇橄欖已被深圳客商開發利用。在不久的將來,林果業、綠色食品業、特色旅游業將成為我縣繼烤煙之后新的支柱產業。

民族風情園——彝族是境內少數民族的主體民族,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有以農歷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節”和正月十五的“賽裝節”。每逢節日,各族群眾不分男女老少,均換上絢麗獨特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盡興方休。此外,彝族還有敬老愛幼,熱情待客的獨特禮儀。境內有萬馬、永興兩個傣族鄉,每年的陽春三月,傣族同胞都要舉行盛大的“潑水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經濟發展

2003年全縣GDP實現4049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下同)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17897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10264萬元,增長14.4%;第三,

產業12336萬元,增長8.6%。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810萬元,增長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228萬元,增長3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844.8萬元,增長7.1%。金融機構存貸余額分別達到42968萬元、23754萬元,增長22.2%、9.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62元,增長5%。均完成了年初人代會確定的任務,實現了供給與需求、投資和消費同步持續增長。經濟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特色農業、訂單農業有了新的發展,全縣大小春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7.01萬畝,糧經比例為71:29,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上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工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通過深化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加大企業技術改造,促進了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所有制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出穩步增長態勢。城鄉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突出抓了縣城及宜就集鎮規劃建設,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2003年全縣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重點產業建設穩步推進。一是狠抓煙草產業。二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訂單農業。三是培植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協會,推進農業產業化。四是著力發展畜牧業。五是積極發展蠶桑產業。六是認真抓好農村稅費改革和減輕農民負擔工作。七是抓旅游業的發展。

2003年全縣企業改革取得突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改革力度加大。全縣列入改制的32戶企業,現已完成改制31戶,超額完成了州下達的改

制任務。共分流、安置改制企業人員958人,籌集和爭取到改制成本524萬元,支出改制費用2292萬元,保證了改制企業在職人員安置、退休人員醫保及遺屬補助等費用全額撥付,切實維護了職工利益和社會穩定。通過深化企業改革、規劃建設民營工業小區、制定鼓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優惠政策和措施、協調解決發展中的資金問題,促進了全縣工業經濟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1597.8萬元,其中非公有制經濟工業產值20018.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6%和11.9%。目前,民營工業小區已入駐企業6戶;水泥廠改制后進行技改,形成年產6萬噸的規模,現已恢復生產;拉絲制釘廠擴建后形成年產近萬噸的規模,2003年生產0.4萬噸,產值1000余萬元。

2003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按照“實施一批、上報一批、論證一批”的思路,狠抓固定資產投資工作。一是抓項目組織實施,拉動經濟增長。“7.21”和“10.16”地震恢復建設、第三期易地扶貧搬遷、永興至回頭灣等彈石路、中小學排危、縣疾控中心、縣圖書館、縣人才勞動力市場等項目已經開始實施,蓮池土地開發基本完成,第一、二期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完成投資5109.6萬元、搬遷3381人,總投資1843萬元的麻栗樹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工,縣看守所和縣法院搬遷建設、大井灣農貿市場改造、工貿市場和大牲畜交易市場建設、大操場改造、他中公路改造、維的等3個鄉(鎮)政府辦公樓、15個村委會程控電話、天保工程、退耕還林、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等項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這些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拉動了全縣經濟增長。二是抓項目規劃論證儲備和上報工作。完成了紅星、小平地等9件病險水庫的安全鑒定和初步設計,其中有5件已上報省水利廳和國家水利部;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縣規劃已上報省水利廳;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一批項目已上報省和國家;開展了永定河城區段治理、撒家灣片區開發、萬馬河流域水能資源開發等項目的規劃工作。三是抓項目爭取落實工作,千方百計擴大投資。注重捕捉上級投資信息,優先安排項目前期經費,組織部門上報項目,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爭取項目和資金。據統計,去年全縣上報項目557項,落實資金11042萬元,到位資金9437萬元。四是擴大財政支出,加大基礎投入。去年全縣地方財政支出15706萬元,在省州列報支出的專項資金4068萬元,合計達19774萬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30.1%,其中上級財政專項資金達11613萬元。五是抓投融資體制改革,創造投資熱點,吸引社會投資。通過大井灣農貿市場建設和經營權出讓,政府用收取的資金建設市場,同時還吸引社會投資800多萬元。

2003年全縣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取得新的進展。立足我縣區位和光熱、土地等資源優勢,全方位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與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招商引資。成立了招商引資工作委員會,組建了縣招商局,制定了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規劃建設了民營工業小區,對投資商最大限度地“放、降、讓”,切實轉變作風,強化服務,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環境。通過分析,確定了綠色食品加工、萬馬河流域梯級電站開發等6個重點招商項目,并進行包裝設計,在互聯網、昆交會上廣泛宣傳。廣泛開展同省內外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與攀枝花、昆明及沿海地區客商的交流合作,積極與昆明、攀枝花客商洽談,組團到深圳、海南招商,與深圳市生物谷公司簽訂了永仁綠色食品加工項目的協議,與滇能集團達成意向協議,引進了攀枝花等地客商收購水泥廠,在工業小區投資辦廠。2003年,我縣與縣外客商簽訂招商引資協議項目41項、協議總投資4010萬元,實際履約14項、到位投資2058萬元,占州下達任務的137%,為我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直苴彝族賽裝節

云南永仁縣中和鄉直苴地區彝族人民的賽裝節,俗稱“服裝節”,源于一個美麗、神奇、誘人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從月利巴拉來到直苴腹地泥澤薄打獵,發現這里山青、水秀、土肥。于是感慨地說:“要是在這里種上谷子,一定是連年大豐收,吃也吃不完。”當他們彎下腰來,想痛飲那清甜的泉水時,箭筒里滾出了三顆飽滿的谷粒。兄弟倆顧不上喝水,趕忙撿起谷種撒到一個泥塘里,并祝愿說:“如果這里是鄉親們能夠安居的地方,那么但愿三顆谷種能長成三大叢,穗頭有馬尾巴那樣粗、那樣長。”此后不久,兄弟倆又背上氈毯帶上弓箭、鋤鐮返回泥澤薄,精心管理。果然,事隨人愿,三顆谷種發成了三大叢,金黃的谷穗確有馬尾巴那樣粗長。兄弟倆背著豐收的糧食趕回家,消息傳遍了各個村寨,許多鄉親都隨朝里若兄弟遷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開墾出來了,田里栽上了秧,地里種上了蕎、麥、豆、麻。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戶戶喜開豐收鐮。

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倆對開發直苴有功,老年人一心要給他們選擇稱心如意的對象,當老年人征求兄弟倆喜歡哪個姑娘的時候,朝里若說哪家的姑娘心靈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做一家,朝拉若說他最愛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哪家的姑娘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繡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姑娘做媳婦。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擇妻條件,并規定全村姑娘于來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頂上、樹林里、青棚下舉行衣裝比賽,讓兄弟倆選擇對象,于是,全村的姑娘在農閑時忙個不停:績麻、紡線、染線、剪裁、縫衣、刺繡——正月十五終于盼來了。一大早,老年人穿上節日盛裝,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和其他小伙子打扮得特別英俊,姑娘們穿上親手刺繡的衣裳紛紛涌向賽裝場,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倆走遍了整個賽裝場,仔細看過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裝,各自選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彝家人為了繼承美麗、神奇、誘人的傳說,每年農歷正月十五都要穿上親手刺繡縫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賽、唱歌打跳,仿效她倆尋找意中人。這樣,代代相傳,形成了彝族傳統的賽裝節。1987年美國文教專家馬克.本德爾千里迢迢趕赴直苴參加賽裝節,回國后熱情洋溢地寫下了《豬射—帶銅炮槍的虎人》,在海外介紹直苴賽裝節的盛況。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高永仁彝族賽裝節知名度,每年舉的行彝族賽裝節活動,都有彝族服飾比賽、民族民間體育競賽、火把狂歡夜、對山歌、彝族文化傳承、畢摩表演、趕山街等項目。云南永仁縣中和鄉直苴地區彝族人民的賽裝節,俗稱“服裝節”,源于一個美麗、神奇、誘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從月利巴拉來到直苴腹地泥澤薄打獵,發現這里山青、水秀、土肥。于是感慨地說:“要是在這里種上谷子,一定是連年大豐收,吃也吃不完。”當他們彎下腰來,想痛飲那清甜的泉水時,箭筒里滾出了三顆飽滿的谷粒。兄弟倆顧不上喝水,趕忙撿起谷種撒到一個泥塘里,并祝愿說:“如果這里是鄉親們能夠安居的地方,那么但愿三顆谷種能長成三大叢,穗頭有馬尾巴那樣粗、那樣長。”此后不久,兄弟倆又背上氈毯帶上弓箭、鋤鐮返回泥澤薄,精心管理。果然,事隨人愿,三顆谷種發成了三大叢,金黃的谷穗確有馬尾巴那樣粗長。兄弟倆背著豐收的糧食趕回家,消息傳遍了各個村寨,許多鄉親都隨朝里若兄弟遷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開墾出來了,田里栽上了秧,地里種上了蕎、麥、豆、麻。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戶戶喜開豐收鐮。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倆對開發直苴有功,老年人一心要給他們選擇稱心如意的對象,當老年人征求兄弟倆喜歡哪個姑娘的時候,朝里若說哪家的姑娘心靈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做一家,朝拉若說他最愛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哪家的姑娘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繡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姑娘做媳婦。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擇妻條件,并規定全村姑娘于來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頂上、樹林里、青棚下舉行衣裝比賽,讓兄弟倆選擇對象,于是,全村的姑娘在農閑時忙個不停:績麻、紡線、染線、剪裁、縫衣、刺繡——正月十五終于盼來了。一大早,老年人穿上節日盛裝,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和其他小伙子打扮得特別英俊,姑娘們穿上親手刺繡的衣裳紛紛涌向賽裝場,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倆走遍了整個賽裝場,仔細看過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裝,各自選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彝家人為了繼承美麗、神奇、誘人的傳說,每年農歷正月十五都要穿上親手刺繡縫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賽、唱歌打跳,仿效她倆尋找意中人。這樣,代代相傳,形成了彝族傳統的賽裝節。1987年美國文教專家馬克.本德爾千里迢迢趕赴直苴參加賽裝節,回國后熱情洋溢地寫下了《豬射—帶銅炮槍的虎人》,在海外介紹直苴賽裝節的盛況。

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高永仁彝族賽裝節知名度,每年舉的行彝族賽裝節活動,都有彝族服飾比賽、民族民間體育競賽、火把狂歡夜、對山歌、彝族文化傳承、畢摩表演、趕山街等項目。(永仁縣旅游局)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本到国产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成a人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