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建場。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農民領袖明玉珍在重慶建立大夏農民政權,江津設畿甸邑,白沙屬江津甸邑。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屬江津縣思善鄉。
萬歷九年(1581年),白沙設水驛。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白沙設巡檢司。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江津設12單,后稱12都,白沙屬十一都。
清宣統二年(1910年),白沙置鎮。
民國元年(1912年),白沙復為十一都,屬江津縣。
民國十年(1921年),屬江津縣第十一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白沙設江津縣第三區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白沙設聯保辦事處。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白沙分設驢溪實驗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白沙設江津第三區暑,建鎮公所。
1949年12月,屬江津縣第五區。
1951年4月,江津縣政府遷駐白沙。
1951年5月,設白沙區。
1956年1月,江津縣政府遷回城關鎮。
1956年2月,撤區設白沙鎮。
1980年10月,轄9居民委員會、1村民委員會。
1993年2月,永興區高屋鄉劃歸白沙鎮代管。
1993年12月,原高屋鄉、幾子鄉劃歸白沙鎮管轄,下轄13居民委員會,22村民委員會。
1998年11月,三口鄉及石門鎮的河口村、三利村、官道村、羊石村、壽增村、羅灣村、士地村、小林村劃歸白沙鎮。
2001年5月,灘盤鎮并入白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