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鄉位于麗江縣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玉龍雪山之間,是納西文化的發祥地和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滇藏“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明代以前是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縣分設后,全鄉幅員面積為2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849畝,集山區、半山區、壩區為一體,海拔2430-5596米,年均氣溫8.9℃,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35.8毫米,屬典型冷涼氣候;全鄉下轄5個村委會,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577人,其中農業人口7096人,全鄉糧食總產量達4336噸,人均有糧611.05公斤;大牲畜當年出欄2145頭,期末存欄4938頭,肉產量為327噸;二○○三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2.05萬元,同比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總收入793.96萬元(其中農業收入472.68萬元,林業收入51.2萬元,畜牧業收入270.08萬元),第二產業總收入62.31萬元(其中工業收入40.8萬元,建筑業收入21.51萬元),第三產業總收入153.87 萬元(其中交通運輸業收入116.78萬元,商飲業收入37.09萬元,服務業收入21.2萬元),其他收入30.7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1101元,同比增長9%。財政收入達185.6萬元,超過了縣下達的170萬元的任務數。白沙鄉作為區縣分設中調整面較大的鄉鎮之一,挑戰和機遇并存。鄉人民政府在縣委、政府及鄉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為指導,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省委七屆五次全會”、“市委一屆三次會議”、“縣委十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以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緊緊圍繞建設旅游大鄉,民族文化強鄉,環境優美生態鄉的三大目標,積極實施旅游帶動、基礎發展、農業創新、城鎮化發展、科技興鄉、全方位開放、扶貧攻堅七大戰略,繼續培育壯大旅游業、創新農業、林果業、畜牧業四大支柱產業,為把白沙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鄉鎮打下堅實的基礎。
白沙,文物眾多,景觀薈萃。白沙壁畫、“環球第一樹”萬朵山茶、白沙細樂、洛克故居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麗江的核心景點。姊妹湖、玉水寨、玉柱擎天等景點,品牌日益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