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街道于2013年1月成立,為原省定中心鎮天馬鎮人民政府轄區,天馬街道辦事處地處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常山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街道下轄文峰、金川、屏山、東明、渡口、定陽6個社區和北屏山、西峰、東方紅、常年青、南前坊、蒲塘、東港、周塘、天馬、五聯、天安、和平12個行政村,,面積75.49平方公里,東鄰青石鎮,南鄰江山市,西鄰金川街道辦事處與白石鎮,北鄰常山港、紫港街道辦事處。現有戶籍人口49967人,外來人口8707人,在職在編干部51人,下設黨組織95個,共有黨員1982人。
街道位于浙江西部,錢塘江上游,縣境中部偏南,街道依山傍水,西峰尖為縣治枕山,展依山和天馬山左擁右抱,南門溪自西而至,蜿蜒城南。山在城中,水繞城過,山水相映,有園林城市、煙雨水鄉之韻味。街道多名山勝景,常山十景天馬獨占其四,“武當別峰”、“西峰夕照”、“白龍雙洞”、“金川雪浪”;蜚聲海外的中國第一枚“金釘子”座落于周塘村黃泥塘奧陶系的地質奇觀西陽山位于城南。
天馬街道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先后1200余年之演變,為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之中心,堪稱千年古鎮。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里擇寺、文峰塔等分布城區,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木雕、磚雕、石雕以及名居名館,其建筑風格融閩皖文化于一體,形成鮮明特色。街道交通便利,地處閩、浙、贛、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兩浙首站”之稱。320國道、205國道在境內交匯。杭金衢高速公路、黃衢南高速公路入口距街道在10分鐘路程之內。街道村村公路都實現硬化,初步建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
街道資源豐富,原煤、磷礦儲量豐富;名品眾多其中常山胡柚、食用菌、油茶等在國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常山胡柚為柚與其它柑類天然雜交而成,唯常山縣所獨有,被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授予“綠色食品”,被譽為“果中珍品、國之瑰寶”。曾先后四次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評為“優質農產品”,被國家列入原產地域保護農產品。浙江東茶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規上企業,專門從事油茶產品的開發和研究,其生產的山茶油等產品享譽全國。
近年來,天馬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圍繞服務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引進諸暨華山醫院投資的周氏口腔醫院項目,是我縣唯一一家二級口腔專科醫院,喜夫貿易有限公司食品配送物流項目開工建設。開展重點項目“拔釘”行動,全面完成石崆寺二期拆遷任務,東淤一期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重點工作,啟動龍潭溪風景線建設, 景觀節點初顯雛形。圍繞“網上”和“線下”做好文章,在文峰社區首創“135”民情導航圖智慧型服務平臺和“創客”夢想基地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社區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結合大抓基層組織年活動,在農村層面,全面開展“金釘子”黨組織創建工程,大力推行農村黨員分類考實積分管理制度;在社區層面,以項目化方式開展社區黨建創新競賽活動,積極打造出社區黨建的常山品牌。開展以“弘揚張輝良同志‘治水老黃牛’精神典范,爭做新常態下‘勤政廉潔’干部楷模”為主題的黨風廉政宣傳月活動,努力打造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
下一步,天馬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將舉全街道之力,以扎實的工作作風,攻堅克難的毅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進治水拆違和鄉村休閑旅游開發,切實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為深入實施“三大戰略”,適應新常態、抓好“一三五”, 打造“宜居 宜業 宜游”新天馬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