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為千年古地名,早在宋代地圖中就有大源村標載。
宋為長壽鄉大元里、望仙里、江陰里各一部分。
明改長壽鄉為長春鄉,轄地不變。
清康熙十二年(1673),為江南長春鄉大源里。
清光緒年間(1875—1908),為正南區大源五莊、大源六莊、大源七莊全,大源八莊怕行嶺以北部分、能仁四莊震龍廟南部分,東南區宜昌七莊全部。
清宣統二年(1910),為陽平鄉,包括望仙三莊二個村。
民國初承襲清制。
1935年,分設大源鎮、五和鄉、大七鄉、顯隆鄉。
1940年,大七鄉、顯隆鄉合并為大隆鄉。
1942年后,又拆分為二鄉。
1946年10月4日,五和鄉并入大源鎮,大七鄉與顯隆鄉重又合并改稱大同鄉。
1950年,境內分設為大源區大源鄉、民樂鄉、新關鄉,窈口區大同鄉、青山鄉、虹赤鄉,及下列太平區三鄉各一部分:新橋鄉、靈橋鄉、民主鄉。
1956年3月,虹赤、青山、大同三鄉合并為新建鄉;新關、民樂、大源三鄉合并為大源鄉。
9月,新關鄉從大源鄉析出,大同鄉從新建鄉析出。
10月,新關、大同兩鄉合并為大同鄉,歸屬窈口區。
1958年10月,大同鄉與新建鄉合建大同公社,大源鄉建大源公社,亭山與五一兩大隊從春江公社劃入大源公社。
1960年1月,大源公社改為太平大公社大源管理區,大同公社改為上官大公社大同管理區。
1961年7月,撤大公社恢復大源公社與大同公社;同年10月,下郎、塔堰從大源畜牧場劃入大源公社。
1962年12月,原新建鄉從大同公社析出成立新建公社。
1966年,望仙大隊從大源畜牧場劃入大源公社。
1981年5月,大同公社更名為新關公社。
1984年3月,各公社復稱大源鄉、新關鄉、新建鄉。
1985年10月,大源鄉撤鄉建鎮。
1992年5月,新建鄉、新關鄉并入大源鎮。
2008年5月,楊元坎村從靈橋鎮劃入(浙政函〔2008〕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