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鎮位于建德市西南部,距市政府新安江25.3公里,23省道自東向西穿境而過。該鎮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三國時新昌縣治所在地,歷來時建德西部重鎮,商品集散地,是大同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改革開放以來,大同鎮經歷三次合并,1992年撤消原大同鎮、溪口鄉,設立新的大同鎮;2001年撤消大同、勞村2鎮,設立新的大同鎮;2005年4月撤消大同鎮、上馬鄉,設立新的大同鎮。
全鎮行政面積160平方公里,轄58個行政村,308個自然村,3個居民區,總人口56245人,總戶數16498戶,全年出生441人,死亡36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4‰。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4.2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8.9億元,財政總收入84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62元。大同鎮以“建經濟強鎮、創文明之鄉”為總目標,實施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來料加工四輪驅動,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大同鎮工業經濟穩步增長,現有工業企業490家,工業總產值7.3億元。依托豐富的土地、礦石、勞動力等資源,招商引資成績喜人,2005年引進市外項目13個,協議資金8100萬元,實到內資3744萬元,超額完成年計劃。大同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該鎮以發展蠶桑、毛竹作為農業的主導產業,以打造“萬畝蠶桑基地”為目標,做大做強蠶桑業;以毛竹作為農民的“綠色銀行”,累計發展毛竹25000畝,其中高效毛竹5000畝;同時積極發展有機茶葉、蓮子、吊瓜、西甜瓜等多種農作物;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畜禽養殖基地大力推廣使用無動力厭氧凈化池,推行畜禽生態養殖,較好地減輕面源污染,實現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地有機結合。
大同鎮的來料加工業迅猛發展,全鎮58個行政村中有54個村已經發展來料加工業,從業人員達5800人,一級經紀人40人,加工行業涉及串珠、皮筋、針織、工藝品、天堂傘、錫箔等七大類,打造鋪天蓋地的“百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