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塘街道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區西北部,南臨姚江,北靠馬鞍山。2004年7月1日撤鎮建街道。街道轄區面積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萬,共有洪塘、裘市、洋市、振興4社區,28個村。洪塘區位優勢明顯。江北大道橫貫
寧波市洪塘街道
,轄區,寧慈公路穿城而過,交通大動脈——杭州灣大通道建成后,洪塘將成為“上海2小時經濟圈”融入寧波中心城區的落腳點。隨著江北西區規劃的出臺,以西外環機場路、北外環連接線、繞城高速公路、北旅游線、江北大道拓寬工程等為主體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快速形成。洪塘街道區位優勢明顯。江北大道橫貫轄區,寧慈公路穿城而過,交通大動脈——杭州灣大通道建成后,洪塘將成為“上海2小時經濟圈”融入寧波中心城區的落腳點。隨著江北西區規劃的出臺,以西外環機場路、北外環連接線、繞城高速公路、北旅游線、江北大道拓寬工程等為主體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快速形成。街道黨工委下設82個黨組織,其中黨委1個,黨總支2個,黨支部79個,共有黨員1600余名。近年來,洪塘街道以區域化黨建為抓手,依托大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以企業黨組織為龍頭,用“1+n”的黨建模式,整合企業與周邊村、企業的發展資源,按屬地管理、區域輻射、行業引導的原則,推進“小區域,大黨建”工作,實現以企帶村、優勢互補、共建雙贏,以及區域黨建的全覆蓋。同時,形成了領導干部聯系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重點工作機制,機關干部聯村、聯企、聯項目機制,行政村(社區)-的激勵約束機制,黨員發展培訓“積分”制度,“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月”活動,廉政風險內控機制等黨建特色工作,為街道各項中心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組織、制度和人才支撐。
-
經濟發展
洪塘切實按照“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目標要求,積極實施以開放型經濟為主的發展戰略,強化招商引資。目前街道有各類企業500余家,其中年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7家,規模以上企業85家,形成了刀片、揚聲器、醫療器械、輕紡、電機和電器等特色塊狀經濟,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億 蜜梨元,財政收入達到4.9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055元。街道在持續傳統優勢三產的基礎上,一直致力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著力引進以房地產、汽車銷售、餐飲旅游、現代物流、專業市場、樓宇經濟等為主的第三產業,提升街道的產業層次。洪塘經濟發展迅速。目前已建成洪塘工業A區、工業B區。江北投資創業園區也坐落于轄區內。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刀片、揚聲器、醫療器械、印刷包裝、紡織以及工藝品等特色的塊狀經濟,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洪塘第三產業快速崛起。憑借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洪塘街道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目前,寧波市經濟適用房、姚江花園、洪都花園、親親家園等一大批房地產項目的建設為洪塘聚集了人氣。占地20畝、樓高18層的姚江新都已經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一個集辦公、商貿、餐飲、休閑于一體的商務中心。同時,市場、建筑、運輸、鋼管租賃等三產項目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化了洪塘的稅收結構,確保了洪塘經濟的發展。現有早熟蜜梨生產基地5000畝,代表品種有翠冠等。寧波市洪大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洪塘牌”蜜梨,由于受特定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影響,以及廣泛施用有機肥料,并采用搭架、疏果套袋等先進栽培技術,避免了農藥污染,使果實品質更好,風味更佳,其果肉潔白,質地細膩、脆嫩,汁多,風味好;果心小,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約為12°Brix左右,且果形優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倩睞。“洪塘牌”蜜梨暢銷上海、北京、廣州及本省鄰近縣市。
-
旅游資源
轄區內有繞城高速、杭州灣跨海大橋進出口、江北大道、機場路、北外環連接線和洪塘中路等公路,距寧波 保國寺市區6公里,距寧波櫟社機場15公里,距寧波鐵路南站10公里,距北侖港深水碼頭30公里,交通便捷,是寧波市北部交通樞紐組中心,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后,洪塘作為接軌上海門戶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現。旅游資源豐富。轄區內有全國AA-文物保護單位保國寺;有被評為2002年寧波市區十大新景點之一的寧波都市農業園區,其規劃面積1萬多畝,是省級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也是全市國內外農業名特優珍稀品種和高新技術的試驗、推廣基地。洪塘教育體系完善。擁有幼兒園、小學、中學、成人學校及兩所民辦學校(至誠學校、求知學校),投資3000萬元的姚江小學正在建設之中。青少年教育基地——寧波市綠色學校坐落于此。洪塘建設新型社區。街道現有洪塘社區居委會和姚江花園社區居委會。在社區成立了老年腰鼓隊、秧歌隊、門球隊、太極拳隊和扇子隊等隊伍,豐富了社區文化活動;同時利用老年活動室、健身房、文化活動室、電化教育室等設施開展各類活動。
-
歷史人文
洪塘位于滬、杭、甬經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發達,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文體活動1980年4月,建立洪塘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10月,改為洪塘鄉人民政府。1984年3月,寧波市郊區與江北區合并,洪塘鄉歸江北區管理。1985年3月,經省民政廳批準,為洪塘鎮人民政府。1991年,洋市鄉的四個村并入洪塘鎮,時有20個行政村、一個農牧場和二個居委會。1992年5月,把裘市鎮與洪塘鎮合并,建立新的洪塘鎮人民政府。合并后有28個行政村,一個農牧場,三個居委會。2004年6月30日,批準撤消洪塘鎮建制,新建洪塘街道辦事處,區域面積不變。洪塘人杰地靈,風景秀麗。“寧波湯顯祖”之稱的清代著名劇作家裘璉,“鬼才作家”之稱的現代著名作家徐訏,當代書畫家洪丕謨、經濟學家方恭溫、歷史學家洪廷彥、電力專家洪廷盈等均是洪塘人。坐落于洪塘境內的無梁木構建筑——保國寺是我國長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結構建筑。藏身于洪塘北部丘陵地帶的蓀湖風光秀美,自然環境優越,是閑暇放松心情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