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埠鎮位于杭州市東部,東毗杭州下沙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錢塘江,北鄰杭州筧橋機場,西與市區連為一體,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信息集聚地。滬杭甬高速公路出入口,杭州火車東站、汽車東站、錢江二橋、三堡碼頭、京杭大運河都在境內,連接杭州主城與下沙副城的新世紀大道貫穿全鎮,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鎮區域面積14.76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36個地區單位,常住人口3.52萬人,流動人口3.68萬人,是江干區流動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彭埠最早是古海塘邊的一個船埠頭,相傳宋代有彭姓在捍塘建埠定居,彭埠之名由此得來。轄地五代以前乃江海之地,宋以后漸成平陸,屬仁和縣臨江鄉,民國初屬杭縣。清末至解放為杭城六區管轄,1949年杭州解放,分別改政為七堡、五堰、六甲、新塘、彭埠鄉,屬艮山區。1961年,新塘、六甲、七堡、興隆4個管理區組成彭埠公社,1966年更名為東風公社,1979年恢復原名,1984年9月改建制為彭埠鄉,1986年6月撤鄉建鎮。彭埠鎮境內的御道口乃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五馬并列的輦道。境西的土備塘(內海塘)和境東的外海塘(滬杭公路)是保護杭城的屏障,凝結著五代、宋、明、清至今歷朝勞動人民捍海防潮,戰勝自然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