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屬於潛縣豐國、嘉德鄉。
明初分豐國前、豐國后、嘉德前、嘉德后鄉。
清嘉慶十七年(1812)稱嘉德前、嘉德后、豐國前鄉和豐國后鄉的一部分。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為嘉前、嘉后、豐前鄉和豐后鄉的一部分。
民國初期稱藻溪鄉。
1932境域設藻溪鎮和花石、亭口、方塘、杲村、石浦、九里、長槐、晝錦、五瑞、徐勇、棲霞、溪西鄉。
1935年稱藻溪、晝錦、棲霞、嘉厚鄉。
1938年設區并鄉,為豐前、嘉前、嘉厚鄉。
1947年稱潛東、嘉厚、告嶺鄉至解放。
解放初鄉名依舊。
1950年7月劃鄉建政,建藻溪、對石、肇村、橫塘、龍嶺、白鶴、門口、告嶺鄉,分屬潛東區、天目區。
1956年4月肇村鄉并入對石鄉,橫塘鄉并入藻溪鄉,龍嶺、白鶴鄉合并為天目鄉,門口鄉并入告嶺鄉。
同年10月恢復橫塘鄉。
1958年10月,由藻溪、橫塘、對石、天目、告嶺、紹魯鄉合并建立天目公社,屬昌化縣。
1960年9月改天目公社為西天目公社,屬臨安縣。
1961年9月西天目公社析為藻溪、紹魯、西天目3個公社。
1963年2月從藻溪公社分建對石、橫塘公社,從西天目公社分建白鶴、告嶺公社,1965年4月復并藻溪、西天目公社。
1982年2月又分為藻溪、對石、橫塘、西天目4個公社。
1984年4月改公社為鄉。
1989年6月藻溪撤鄉建鎮。
1992年5月撤銷橫塘鄉、對石鄉,并入藻溪鎮。
2007年11月村規模調整,於潛鎮交口村劃歸西天目鄉。
2011年1月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藻溪鎮、西天目鄉建制,合并設立天目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