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春秋屬于越,戰國屬吳,秦推行郡縣制在吳越地置會稽郡設烏傷縣(義烏)、諸暨縣屬之。
東漢興平二年(195)分諸暨縣部分設吳寧縣,為東陽建縣之始。
隋開皇九年廢吳寧分入諸暨和烏傷。
唐垂拱二年(686)以義烏之東沖要地和原吳寧故地設東陽縣。
后梁開平四年(910)改名東場縣,至北宋咸平二年(999)復名東陽縣。
歷宋、元、明、清為東陽縣玉山鄉廿七都鄉、廿八都鄉和三十一都鄉。
1932年實行鄉鎮自治,廿七都分設璜溪鄉(栗嶺)、鐄鏗鄉(前山畈)、澄溪鄉(橫路)。
廿八都分設斐湖鄉(斐湖)、安溪鄉(溪頭)、峇溪鄉(胡莊)、讓泉鄉(山宅)、協和鄉(八十秤)。
三十一都分設尖山鎮(尖山)、樓溪鄉(樓下宅)、德新鄉(新宅)。
1935年5月改為鄉鎮保甲制,又合并復稱廿七都、廿八都和三十一都。
1939年7月磐安建縣,廿八都鄉劃入磐安,改稱峇溪鄉。
1944年11月二十七都鄉和三十一都鄉合并建立尖山鄉(尖山)。
1949年5月東陽縣解放,同年12月建立尖山鄉人民政府。
1950年11月尖山鄉分設尖山(尖山)、新樓(新宅)、胡宅(胡宅)、前山(后張)4個小鄉。
1953年7月尖山撤鄉設鎮。
1956年2月,鄉鎮人民政府改稱鄉鎮人民委員會,同時新樓鄉并入尖山鎮。
1958年9月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為玉山公社尖山管理區。
1961年9月人民公社改為區,管理區改為公社,為玉山區尖山公社。
1983年8月,撤銷公社,復建尖山鄉。
同年11月磐安復縣劃入磐安。
1985年9月撤鄉建立尖山鎮。
1989年2月升格為縣屬鎮。
2018年,撤銷尖山鎮、萬蒼鄉、胡宅鄉建制,合并設立新的尖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