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旁紅色景區亭旁起義,是包定等人在1928年領導的農民起義,展示了二次革命時期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誕生過程。1927年為貫徹“八七會議”的精神,0寧海縣委委員包定奉上級指示,以小學教師職業為掩護,回亭旁以亭山小學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開辦干部訓練班。吸收黨員,培養干部,創建0亭旁支部,并以各種形式對農民群眾進行革命宣傳。1928年清明“南溪事件”發生后,寧海縣委積極籌備武裝起義。5月22、23日,包定率農民武裝先后捕殺-豪紳,任離玉、任友端揭開了亭旁起義的序幕。之后,包定率武裝力量攻占亭旁街,宣布亭旁區蘇維埃政權創立,這是當時浙江省唯一一個蘇維埃政權。隨即,-緊急調集軍隊進行鎮壓。5月27日,起義宣布失敗。亭旁起義所保留下來的遺址
亭旁起義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1928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城南10公里的亭旁鎮勝和村。原為寧海縣衙署。1872年改建成亭山書院,辛亥革命后改為亭山高等小學。1927年,農-動以此為據點,開辦“平民夜校”,組織農民協會,從中發展黨員,培養干部,為1928年5月的亭旁農民起義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起義軍和當地群眾還成立了全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亭旁起義歷時二年三個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浙江歷次農-動中規模較大、時間較長、人數較多的一次。抗戰時期,“亭旁青年戰時服務團”曾在此進行抗日救亡運動。舊址為晚清建筑,兩進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亭旁起義紀念館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亭旁鎮楊家村
包定故居位于被譽為“浙江紅旗第一飄”、臺州市紅色旅游景點、革命老區——三門縣亭旁鎮,是革命烈士、亭旁起義領導人包定同志的故居。包定故居于2011年7月27日由三門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2018年5月,為迎接亭旁起義九十周年,亭旁鎮重修改造包定故居并對外開放。現故居內主要展陳包定烈士的生平、革命歷史與文學成就。包定故居為二層磚木結構四合院,共有房間8間,建筑面積900平方米,展廳面積為720平方米,庫房面積15平方米。設展廳5個,其中東面展廳為主展廳——主要介紹包定生平,面積約60平方米;西面展廳為第二展廳,展示起義期間留下的革命文物,面積約60平方米;東西兩個主展廳挨著2個此展廳,主要放置字畫作品。
包超然舊居位于亭旁鎮包家村教堂巷16號,于1949年建成。包超然,亭旁鎮包家村人,任民國第十七綏靖區人事處少將處長。舊居坐西朝東,平面呈方形,通面闊18.2米,通進深17.9米,面積325平方米。磚木結構,三合院式,上下兩層樓,單檐硬山頂屋面。正房五開間,中設堂前,堂前高大寬敞,二樓通廊,設條子木圍欄,明間梁架五柱七檁,次間同明間。左右廂房各面闊二間,臺門開在南廂房,石庫門式,粉紅蛇蟠材質石門框。中軸線正房后有小天井,小天井兩側各有廂房一間。建筑緊湊小巧,布局規整,保存尚好,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丹邱講寺位于亭旁鎮靈鳳山南麓。原為三國高道葛玄(164—224年)煉丹之所。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建,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改為丹邱院,北宋祥符中(1008-1016年)賜額丹邱寺,1958年拆毀后蕩然無存。2012年6月丹邱講寺在原址重建。
義豐路160號民居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年代為清。亭旁鎮義豐路160號民居建于清光緒七年,建筑磚木結構,四合院式,前后兩進,木構件雕刻精美。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邵下邵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邵下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湫水下葉葉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湫水下葉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岙樓樓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岙樓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鮑鮑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上鮑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前樓樓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前樓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灘盧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石灘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亭旁城隍廟舊址位于三門縣亭旁鎮楊家村亭山路。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梅坑楊楊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梅里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門宗祠群(楊家楊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楊家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門宗祠群(任家任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任家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亭旁起義舊址(包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包家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亭旁起義舊址(包子聰舊宅)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包家村教堂巷34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亭旁起義舊址(亭山小學舊址)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亭山路55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山梅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西山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盧盧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上盧村。為文物保護點。
湫水寺 位于亭旁鎮潘家自然村東湫水山西麓。唐元和五年(810年)始建湫水院及龍王殿,塑龍王像,招僧住持。五代梁時改名玉溪寺,后毀。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賜額,重建又毀。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僧如受又重建,后又毀。清順治六年(1649年)僧照心建法堂,改置龍王殿。清康熙九年(1670年)僧曉堂復興。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邵、任氏捐金中興。清同治元年(1862年)僧英慧重興殿宇。1957年12月建湫水水庫,廟宇拆毀,在山腰移址重建。
大龍寺 位于亭旁鎮大龍山東麓,上鮑村西北1公里。宋天禧初(1017年左右)僧如拱建,舊名興國,后毀于水。明隆慶二年(1568年)重建,改名興教寺。治平三年改今額。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亭旁縣丞丁維庚會同寧海縣令王耀斌在興教寺興建義塾,名為興教義塾,并以寺田50余畝充修脯費,聘請名師,村中凡有志于詩書者方有書可讀。據南宋嘉定《赤城志》記載:“興教院,在縣(寧海)西南一百里大龍山,舊名興國,治平三年改今額。”
梅長恕宅院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南溪村。為文物保護點。
葉家莊葉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葉家莊村。為文物保護點。
劉氏家廟(原古華中學)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劉家村。為文物保護點。
鄭家鄭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蘆田山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賴岙賴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賴岙村。為文物保護點。
任家任老三宅院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任家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任鄭鄭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壩頭村。為文物保護點。
小林山中旨堂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小林山村。為文物保護點。
上蔣蔣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上蔣村。為文物保護點。
任大冶墓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任家村西南田野中。為文物保護點。
黎公奭墓位于三門縣亭旁鎮石頭岙村北山黃狗盤山麓。為文物保護點。
劉開悅故居位于三門縣亭旁鎮劉家村鄉府路80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吳吳氏宗祠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下吳村。為文物保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