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三村位于錦塢村與新迪埠村之間,由寺山(132米)南麓的王家山頭、徐家溇、勞家塢及山南的正帝山村等四個自然村組成。此地為福全鎮西北的山水結合部,容(山)七(賢橋)公路穿村而過,水上交通則更為便利,江河如網,與容山湖(龍尾山北的屃石湖部分)相通,也是一處山村水郭的極好去處。東連錦塢村,南接龍尾山村,西鄰新迪埠村,北與興聯村隔山而居。除寺山外,鷺鶿頭、石爿山、下岸山點綴村景,子孫墩(松塢江),容山湖環繞四野。舊時世亂為匪盜出沒之所,民無寧日;而今正逢盛世,卻是安居樂業的太平之鄉。梅三村現有農戶數551戶,戶籍人口1760人,外來人口300人。2015年度村集體經常性收入134.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233元。集體資源中耕地面積779畝、山林136畝。
舊時,梅三村曾屬錦溪南鄉,后屬梅里鄉。日寇侵華期間,武裝汽艇在屃石湖橫沖直撞,時抵山村擄掠百姓,0婦女,為害甚多,村老至今談及,尚義憤填膺。
徐家溇有外山廟,王家山頭有總管廟,勞家塢有點石庵(毛蓬庵)。尤以外山廟為最盛,有“古外山廟”石碑,廟內也祀黃老相公,農歷七月廿二起迎神賽會,七月廿三山背后(龍尾山)調白船、賽泥鰍龍船一到,鑼鼓火沖,熱鬧非凡,沿山十八村的鄉民都趕來參加,樂此不疲。正帝山舊有浙江鹽官葉騰蛟的旗桿臺門,造作宏偉精細,今已不存。
梅三村后有一處大墳頭山,傳說汪精衛的祖墳即在這里。汪淑夫人(汪精衛之母)就安葬于此,現已毀圮。
此地民風淳厚,慈善為民捐助。舊有正帝山村潘家兩代施舍棺材,助貧民老死安葬之需;今有退休工人義務打掃村路18年之事跡,且甘于默默無聞,不讓電視臺采訪宣揚。
梅三村四個自然村聯合以后,同心相印,矢志未來,規劃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發揚團結一致之精神,干群合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