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與面積:大東壩鎮人民政府駐地大東壩村,位于松陽縣城西南22公里,東鄰象溪鎮,南與云和接壤,西接玉巖鎮,北靠西屏鎮。全鎮行政區面積206平方千米,現有林地面積19047公頃,耕地520.2公頃。
(二)氣候、水文:多年平均氣溫16.8攝氏度,月平均最高氣候33.1攝氏度(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1.4攝氏度(1月),極端最高氣溫40.1攝氏度(1961年7月23日),極端最低氣溫-9.9攝氏度(1983年12月31日);多年平均水汽壓在16.7hpa,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9%,多年平均蒸發是122.5mm(蒸發皿直徑為20cm),多年平均風速1.1m/s,實測最大風速16.0m/s,相對風向NNW。本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水系分布:小港源位于縣城南部為松蔭溪最大支流,發源于西南部楓坪鄉老虎坳村南,溪水由西南流向東北,在大東壩鎮的西山村港口自然村注入松蔭溪。沿途支流主要26條,流程63公里,集水面積497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65米,中下游洪水期河寬50-150米。境內水系分布涉及同屬于小港源的三大支流:石倉源、洋坑源及安民源。境內山塘水庫3座。南嶺環武夷山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主流從西南至東北,上中游河道狹窄,坡降較大,已建和在建電站十多座。河道開闊,河水深穩,曾行舟船。大東壩村以上集雨432平方公里。
(三)自然資源:本區屬中低山區峽谷地段,山巒起伏,地勢陡峻,河流曲折,境內平川宜糧,丘陵宜茶及水果,高山宜林,河谷深切,河床坡降較大,兩岸基巖大多裸露。廣泛分布侏羅系上統的火山碎屑巖。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交通便利,港玉公路(港口——玉巖)、下金公路(下宅街——金村)貫穿全鎮。
(四)歷史沿革:清順治八年(1654)稱移風鄉。民國17年(1928)為松陽縣第五區。民國23~25年(1934~1936)設石倉、百步、橫樟、五部、安民五鄉;1952年8月,撤石倉并入靖居區;1958年,設紅星公社管理委員會,轄石倉、汶東、橫樟生產大隊;1959年4月,改為石倉公社;1962年1月,將石倉、汶東、橫樟公社并為縣直屬石倉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