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鎮位于象山縣東北部,距縣城僅5公里,瀕臨象山港、西滬港灣與大目洋,是著名革命詩人殷夫的故鄉。大徐扼縣東北部咽喉,北連賢庠鎮,東接涂茨鎮、爵溪街道辦事處,南毗丹東街道辦事處,西鄰黃避岙鄉、墻頭鎮,屬縣城東郊重鎮。省道盛寧線和湯錢線呈“T”型貫穿全境,主干公路使全鎮一脈相連,交通極其便捷。鎮境總面積56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人口18300余人。鎮人民政府坐落于鎮城區龍溪路。
大徐鎮境內地勢由東向西北傾斜,屬低山丘陵地貌結構。丘陵面積約4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0%,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大徐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災害性天氣亦多。年平均氣溫16-17℃,最熱的七、八月份達30-32℃;最冷的一月約2.5℃。全年無霜期約248天,日照時數為1670-2048小時,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左右。受季風不穩定的因素影響,八、九月間,多熱帶風暴。
大徐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受象山6700年前的塔山古文化遺址的影響,與塔山一脈相隔的里考坑村發掘了頗有考古價值的宋瓷窖址,深受文物部門的重視。人文資源豐富,左聯五烈士之一—著名革命詩人殷夫(徐孝杰)即為大義村人士,修繕一新的殷夫故居屬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歷史名人徐培根等都在家鄉留下了生活的足跡。
近年來,大徐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高。1998年,跨入小康鎮行列;2001年,被評為省級教育強鎮;2002年被評為環境保護先進單位;2003年被評為工業先進鄉鎮。 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1億元,財政收入1512萬元,其中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4.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311元。
工業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多年來,大徐鎮黨委政府依托城郊區域優勢,始終把發展工業放在突出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形成了以新涼亭工業園區和拾畝地工業園區為中心,盛寧線為軸線的“兩區一線”工業經濟長廊。2003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目前,全鎮共有企業150家,工業體系基礎扎實,行業相互配套,擁有電子、機械、化工、輕紡、包裝、模具等產業門類,尤以電子產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