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為鳳儀鄉瓜瀝里、坎山里;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鄉為都,改里為圖,瓜瀝里、坎山里為二十三都五圖;清雍正七年(1729)改都為鄉,改圖為莊,為鳳儀鄉瓜瀝莊、坎山莊;清宣統年間,為龍泉鄉瓜瀝里和坎山鄉;1928年為第七區瓜瀝村自治會、第八區坎山村自治會;1932年為瓜瀝鎮,屬第六區;1939年為衙前區瓜瀝鄉、云英鄉、坎山鎮;1947年進行鄉鎮編并,為瓜瀝鎮、坎山鎮;1949年5月蕭山解放,建立人民政權,瓜瀝為鎮,屬瓜瀝區,坎山設區,坎山鎮屬坎山區;1950年10月為瓜瀝區瓜瀝鎮、航塢鄉、如意鄉、運西鄉、大園鄉以及坎山區坎山鎮、昭東鄉、新華鄉、勞動鄉、坎山鄉、生產鄉和三盈鄉、鳳凰鄉部分;1954年5月經省民政廳批準瓜瀝正式列為建制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紅旗公社(原友誼、大園、南陽、靖江、赭山、河莊鄉及瓜瀝鎮)、坎山公社、英雄公社一部分;1959年年初紅旗公社更名為瓜瀝公社,英雄公社更名為黨山公社,8月坎山街道1至5居民村又單獨建坎山鎮,至年底為坎山鎮,瓜瀝公社運西、大園、瓜瀝、友誼管理區和坎山公社昭東管理區以及黨山公社八里橋、群力、梅林、長沙、沙北、中心、山北管理區;1961年7月恢復區建制,縮小公社行政區域并撤銷管理區,撤銷坎山鎮建制,為瓜瀝區瓜瀝鎮、坎山公社、三岔路公社、昭東公社、六里橋公社、大園公社和義蓬區黨山公社、長沙公社;1962年恢復坎山鎮建制;1967年三岔路公社更名為光明公社;1969年2月實行撤區并社,昭東、六里橋、大園公社并入瓜瀝鎮,坎山鎮、光明公社、坎山公社合并為坎山公社,長沙公社、黨山公社合并為黨山公社,時為瓜瀝鎮和瓜瀝公社、坎山公社、黨山公社;1971年2月調整公社規模,為瓜瀝地區聯絡組瓜瀝鎮和瓜瀝公社、大園公社、昭東公社、坎山公社、光明公社、長沙公社、黨山公社;1984年5月改變“政社合一”體制,為瓜瀝區瓜瀝鎮和瓜瀝鄉、大園鄉、昭東鄉、坎山鄉、光明鄉,黨山鄉、長沙鄉;1992年5月瓜瀝、大園、昭東3鄉并入瓜瀝鎮,下設瓜瀝、大園、昭東3個辦事處;1985年4月經省民政廳批準,坎山鄉改為坎山鎮、黨山鄉改為黨山鎮;1992年5月坎山鎮與光明鄉合并稱坎山鎮,長沙鄉與黨山鎮合并為黨山鎮,時為瓜瀝鎮、坎山鎮、黨山鎮;1995年12月,瓜瀝、大園、昭東3個辦事處撤銷;2013年8月經省政府批準,瓜瀝鎮、坎山鎮、黨山鎮合并為瓜瀝鎮,其行政區劃和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