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下鄉轄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溪下村。
溪下鄉地處永嘉縣西北邊緣,與仙居鄉接壤。全鄉轄12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總人口2027戶、7931人,土地總面積110.5平方公里,山場17萬畝(其中林地7500畝)耕地4712畝,人均耕地0.6畝。2000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41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318元,是永嘉縣42個鄉鎮中典型的貧困山鄉與老革0據地。
溪下鄉的基本情況可概括為五個“差”字和“三個優勢”。
五個“差”指:一、區位條件差,平均海拔771米,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達23座。大青崗(1271)米就座落在溪下,高山深谷,多風、多寒、多旱、多獸、嚴懲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同時鄉政府所在地遠距縣城上塘113公里,很難接受溫州城區與甌北、上塘等沿江發達鄉鎮的經濟、信息輻射;二、基礎設施差。2000年底止,全鄉還有四個行政村未通機耕路,沒有解決村級建設,飲水質量問題還有存在,群眾化娛樂設施還繼完善;三、生活條件差,2100年人均收入1318元,全鄉工農業總值2415萬元,但還存在一些村民的生活還是“烏糯當早稻、竹篾當燈草、柴樁當布襖、蕃薯吃到老”的情況。四、資源利用率差,溪下鄉山場、水利、風景、旅游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幾乎沒有開發,致使資源大大浪費。五、干部群眾思想觀念差,溪下鄉許多群眾市場經濟意識淡薄,科技意識差,思想陳舊,文化素質不高。
“三個優勢”指:一、農業開發薄力巨大,溪下鄉地大、山高、氣溫低、風多、旱災多的特點,非常適合引種藥村和高山蔬菜基地。溪下、黃二村的獼猴桃基地,陳山頭村的藥村基地正在開發。二、旅游、人文資源豐富,黃村的黃皮草、溪下村浙南革命委員會舊址、羅垟村的200畝原始森林、龍鳳大瀑布,無一不是溪下鄉獨無僅有的資源,為溪下鄉建設成旅游大鄉,成為可能不遠的現實。三、鄉黨委、政府戰斗力強。溪下黨委、政府明確把改“五差”工作作為工作核心,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群集群力,團結一致、多方努力、為溪下鄉的發展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為實現永嘉縣“三帶”戰略目標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