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鼎湖峰是整個名勝區的核心,是仙都的標志。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云天,拔地170.8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石柱,譽稱天下第一峰。倪翁洞又名初陽洞、位于鼎湖峰西練溪邊初陽山上,相傳古時一倪姓長官,嫉欲遁世,隱居于此而得名。洞中多摩崖題刻。其中“倪翁洞”三字是唐代書法家李陽冰所書小赤壁,倪翁洞向東過溪,絕壁陡峭,東西橫亙長數里,石壁下部呈褚紅色,猶如焰火燒過,故稱小赤壁。懸崖中有一天然棧道,長數百米,或稱龍耕路,相傳是東漢光武帝劉秀駕龍耕出來的。芙蓉峽,自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口,兩側峭壁通體漆黑,最狹處僅容一人穿過。影片《阿詩瑪》中,阿黑張弓裂石鏡頭即攝于此。入內四周高崖圍立,中間綠草成茵,叫紫芝塢,相傳是東海八仙飲山泉
朱潭山位于仙都景區。主要景點有仙堤、晦翁閣、九龍壁、超然亭。仙堤:進入景點位于兩橋之間的長堤,叫做仙堤。仙堤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既浪漫又多情,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并且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其實,仙堤成為婚紗攝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里欣賞鼎湖峰的位置最佳。讓鼎湖峰和練溪成為婚照的背景,共同為他們的愛情作證。寓意相愛的人彼此如鼎湖峰在水中的倒影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仙堤上有座四角攢尖的望峰亭和旁邊的水榭,既點綴了風景,又是攝影的最佳取景點。從這里看,岸上的鼎湖峰偉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峰婀娜多姿,隨波擺動。當夕陽的余輝灑上一片金色,岸上與溪中的鼎湖峰都更加美麗動人
鼎湖峰是整個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是仙都的標志。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云天,高170.8米,頂部面積為710平方米,底部面積為2468平方米,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峰巔蒼松翠柏間蓄水成池,四時不竭。相傳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然后跨赤龍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鼎湖峰下,有“鼎湖勝跡”四個大字,是明萬歷十九年(1591)折江巡撫常居敬和同年(榜)友浙江藩司(承宣布政使司)曾士彥、良司(提刑按察使司)廖恒吉一起游覽仙都時題寫的。常居敬,心吾,字明湖廣武昌衛軍籍,江夏人。萬歷二年進士。十八年九月,以太仆寺卿右副
初陽谷有三個石洞并連,玲瓏剔透,圓如米篩,又稱“陽谷三竅”。每當旭日東升,有一縷陽光射透三洞的奇跡。從“半壁池”入,過曲徑拾石級而上。主洞高大寬敞頂如園蓋,地面平坦,洞前有巨石如屏,石室十分幽靜而雅致,洞頂有碗口大的石孔,相傳為古人夜讀掛燈處。洞中留有唐朝以來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摩崖石刻、行、楷、隸、篆齊全,琳瑯滿目。最珍貴的是唐代小篆書法家李陽冰(曾任縉云縣令)題的”倪翁洞”三字。據說古代一位姓倪的官員,嫉俗遁世,隱居于此,但未留下姓名。唐朝李陽冰任播云縣令時稱之為倪翁,并于公元759年攀書“倪翁洞”三宇,刻于洞口,立巨石之上。后人修建“憑虛閣”以保護書法,至今石刻無損,字跡清晰。明朝刑部尚書鞘志(號旭山)和御史樊獻科(號斗山)
黃帝祠宇是仙都景區的靈魂,是我國南部祭祀、朝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主要場所,為中國古代道教活動中心地之一。位于鼎湖峰右側,步虛山山腳,中間由練金溪相隔。該建筑具有盛唐風格,氣勢恢宏。黃帝祠宇再現了中華民族共同始祖黃帝的神采,重敘了充滿神奇魅力的遙遠故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黃帝祠宇的重新建成,使仙都風景名勝區重新成為中華民族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場所。每年這里都隆重舉行大型祭祀黃帝典禮。背景知識:黃帝祠宇的前身稱為縉云堂,約建于東晉成帝咸和——咸康年間(公元326-342年)。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縉云山為仙都山后,為了紀念軒轅黃帝,改名黃帝祠宇,由著名小篆書法家、縉云縣令李陽冰撰額。北宋治平二年(公元
坐落于浙江省麗水地區縉云縣城東7公里處,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美麗、氣候宜人的游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云霧繚繞。自隋代起聞名于世。據記載,唐天寶七年(748年),刺史苗奉倩以有許多繽紛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上報于朝。唐玄宗贊嘆道:“是仙人薈萃之都也1遂親書“仙都”二字,其名一直沿用至今。仙都山,古稱“縉云山”,與黃山、廬山并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稱仙都為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道教興盛,佛教發達,景區內建有黃帝祠宇(玉虛宮)、黃龍寺、棲真寺、妙庭觀、縉云堂、南宮寺、
姑婦巖姑婦巖,俗稱婆媳巖,在仙都主景區人口處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載:“在小蓬萊之東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當人們走出縉云火車站,向東,就可望見姑婦兩巖:那低者,龍鐘-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是媳婦,興許是大自然的疏忽,有給這位媳婦造出一個漂亮的臉蛋。數千年來這里的人們相傳:這位媳婦心腸狠毒,常常殘酷-年邁的婆婆。天理不容,是天雷劈掉了她的頭顱。巖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還是紅的呢。元趙拱辰有詩云“古貌蒼頭迥不殊,天上偶爾賦形軀;頑石本是無情物,卻娛行人望姑。”縉云仙都,古為婺州地,人們又相傳孫權母吳老太,曾專程到縉云山進香,永遠保佑附近山民安康,而得名“永康”。那低者,人們以為是吳老太;高者,是身著紗披的觀音
縉云仙都黃帝史跡展覽館1995年被命名為麗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地的特色是黃帝文化,在宣教工作中逐步創立了具有仙都景區特色的一套愛國主義宣教模式。從特有的角度,不斷充實和豐富教育基地的內涵,以此來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通過對原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施改造、重新整合的基礎上,充分拓展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極大地發揮了展覽館的輻射帶動作用。仙都黃帝史跡展覽館建成已有十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內部設施設備已有破損、內容已顯陳舊。2013年,仙都管委會對黃帝祠宇進行大整修,對展覽館也進行重新布置,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充實和修改。多次召集黃帝文化專家進行討論研究,對布置內容進行梳理分類。展示內容分六大塊,第一部分是軒轅黃帝介紹;第二部分是軒轅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虛山西坡的懸巖陡壁間,它北有滴水洞、坐禪洞,南為鼎湖峰。上有片云亭,下臨練金溪,離溪面五十多米,古時候架梯攀緣可上。洞口面溪,圓如鏡子,故又稱鏡巖。古往今來,仙水洞吸引過許多達官貴人和文宗巨匠,段成式、皮日休、陸龜蒙、趙扦、沈括、李之儀等都留下他們活動足跡。現散在洞內外的唐宋摩崖石刻共38處,是我國文物瑰寶。洞頂巖竇間,有乳質的泉水,下滴成池,清澈見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質清淳甘涼,久蓄不腐,相傳軒轅黃帝就用此水來煉丹。人們經常喝它,能消百病,輕體態,益壽延年,故名仙水。世世代代以來,附近的山民,都說是水仙娘娘顯靈的緣故。梁代文學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寫有《水仙賦》傳世。后來,唐代道士周景復飲了此水而成仙。可
仙都摩崖題記位于浙江省縉云縣仙都風景管理區,分布于初陽山、鼎湖峰、仙水洞、鐵城、小赤壁五景點,從唐代延續到近代。現存摩崖石刻和題記120余處。最早的摩崖石刻為唐代乾元年(公元758年)間篆書名家李陽冰的“倪翁洞”三字篆書和建中元年的一條游記。宋代摩崖題記有55處。明清題記有32處。民國(公元1912-1949年)時期的題記有15處。當代題記有10處。仙都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所以題記內容有不少是和道教有關的。也有游人的題詞,體裁包括詩賦和散文。書體有篆、隸、行、楷、草等體。題記作者較出名的有唐代的李陽冰、宋代的沈括、明代的李健、清代的袁枚、民國的樓村和現代的沙孟海等人。仙都摩崖題記延續一千多年,書法品類眾多,風格各異,而且有很多精品都是
仙都石梁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仙都石梁橋包括板堰石梁橋、鼎湖峰石梁橋、練溪石梁橋三座,均橫跨好溪,相距約3公里。板堰石梁橋建于清初,75孔,長115米,寬0.60米,高0.80米;鼎湖峰石梁橋初建于明,修葺歷史不詳,44孔,長77米,寬0.77米,高0.80米;練溪石梁橋重修于清末民初,81孔,長145米,寬0.78米,高1.40米。結構基本相同,用倒梯形長條石扎入河床直立為橋墩(柱),墩(柱)作成燕尾榫狀(燕尾榫上游小,下游大),上扣鋪橋石板(梁),在橋墩(柱)下游用條石斜向支頂,根據橋寬不同或視取材難易等情況,橋墩(柱)分單柱和雙柱并立兩種。石材多用地產青石。仙都石梁橋是一種古老的橋梁形
步虛亭,立于鼎湖峰身后的步虛山巔。據人說建亭時,曾挖出石硯、石筆,可能是古人祭天時供奉神仙之物。步虛亭,是觀覽仙山勝景的最佳之處。向西鼎湖在下,古麗在上,中間筍川、前湖諸村,歷歷在目,似乎置身于天宮仙府,有天地之隔。而鼎湖峰,從地底深處森然隆起,狀如方柱,氣勢磅礴,如謝靈運在《山居賦注》中所云“方石萬丈,下有長溪,亦是縉云之流云”。向東高天坪在前,馬鞍山在上,宛在九重,更為壯觀;北望山如龍蛇,煙村暮樹,瑰麗非凡;還有磊磊鐵城,隱約可辨。那九曲練金溪,如絲如帶,環繞而至,更添風情十分。向南,仙都各仙山橫列,天堂在前,山風松濤。地址:麗水市縉云縣仙都風景區鼎湖峰身后步虛山巔的昆臺之上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仰止亭,據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圖》載:在童子峰外練金溪畔,約建于明代,當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處,后廢。新亭是臺胞李延品、舒壽福兩先生捐款重建。重檐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書,亭內長聯,吳亞卿撰書。地址:麗水市縉云縣仙都景區境內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九曲練溪即是好溪流經仙都景區的名稱,由于修筑堤壩,水勢平緩,倒映著兩岸山石樹木,風景如畫。鼎湖峰下練溪水,非常挺漂亮,道士下山的外景地。景點位置麗水市縉云縣境內仙都風景區
十里畫廊,是麗水市縉云縣境內,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的美麗風光帶。景點位置麗水市縉云縣境內仙都風景區
馭龍亭在黃帝祠宇前,亭前有水池,池中有紅鯉魚。亭的一側便是鼎湖峰。景點位置仙都鼎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