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永建四年(129),析剡縣北合上虞縣南,置始寧縣,縣治設今三界鎮,隋開皇九年(589)廢。
大業元年(605),復置始寧縣,唐武德八年(625)又廢,原始寧縣領域仍歸舊屬。
貞元二十年(804),洪水沖毀官巷而成江河,街巷移建至城隍廟前。
宋時置三界鎮,屬會稽縣,與嵊縣、上虞交界,故名。
元設驛站。
明成化八年(1472)由會稽縣劃入嵊縣至今。
萬歷年間(1573~1619)設市。
1926年鎮上發生大火,始寧街焚毀殆盡,崇仁巨商金憲章出資重建。
新街全長930米,均系磚木結構樓房,高低一致,格式統一。
21年復置鎮,37年改鄉。
1949年建立三界區,轄三界鄉、蔣橋鄉、靈芝鄉、四德鄉。
1954年4月,紹興縣八鄭鄉、德政鄉劃入。
1956年13個鄉合并為5個鄉,并三界和下市頭村另建三界鎮。
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準置三界鎮,隸屬三界區。
1992年江東鄉、三合鄉、福源鄉并入三界鎮,西杜鄉并入友誼鄉。
1993年蔣鎮鄉改置鎮。
2001年12月蔣鎮、友誼鄉并入三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