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煙墩社區 | 隸屬:雪華鄉(宏業村街道) |
區劃代碼:340303005003 | 代碼前6位:340303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皖C |
長途區號:0552 | 郵政編碼:233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此地曾是明朝傳遞狼煙戰爭信號處,后經歷史的變遷,退化成煙股堆,因此取名為煙墩村。
基本介紹:
煙墩孜雖是名存實亡的土丘,可是在蚌埠的歷史長河中,還有其煊赫的一筆。其名由古烽火臺演化而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建鄴(南京),在臨淮關設置鳳陽府督衛京城,鳳陽府于長淮衛駐扎兵營,又于現在的大明溝處建立烽火臺報警,故而有“煙墩孜”之名。
煙墩村于2004年行政區劃調整,隸屬蚌山區雪華鄉政府。全村人口分布在蚌埠市解放四路東西兩側,北起淮河公路斜拉橋南端,南至鐵路淮南線,與城市居民插花居住,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設置10個村民組,612戶,1918人,登記勞動力人口503人,租住流動人口746人。煙墩村村民于1993年3月19日全村“農轉非”,2005年8月新城區征用最后一塊土地。
煙墩社區與沈圩社區、施徐光彩社區、第二社區、第三社區、第四社區、第一社區、南山酈都社區、萬達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煙墩村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建鄴(南京),在臨淮關設置鳳陽府督衛京城,鳳陽府于長淮衛駐扎兵營,由于需要傳遞戰爭信號,故在現大明溝水果批發市場所在地設置了古烽火臺,建立烽火報警放狼煙的高臺。
煙墩孜雖是名存實亡的土丘,可是在蚌埠的歷史長河中,還有其煊赫的一筆。
周邊相關:
煙墩社區附近有蚌埠市博物館、霸王別姬雕像、淮河文化廣場、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紀念館、淮河藝術館、大禹文化廣場等旅游景點,有沱湖螃蟹、蚌埠花生、蚌埠玉雕、蚌山區石榴、蚌山區糯米、香炸琵琶蝦等特產,有余家皮影戲、蚌山心意六合拳、五河民歌、蚌埠花鼓燈、衛調花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