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前楊村 | 隸屬:義城街道 |
區劃代碼:340111006201 | 代碼前6位:34011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A |
長途區號:0551 | 郵政編碼:230041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因為座落前楊自然村,故命名前楊村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義城街道前楊村位于十五里河東側,距包河大道1.5公里,大義路直達到村,是安徽省“千村百街”,合肥市“十街百村”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本村轄9個村民組:256戶,874人,耕地面積2400畝,以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均純收入6500元,現有占地1200畝影視制作基地,500畝生態林,與大張圩萬畝楊樹生態林相連,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具有都市農業田園風光美稱,是觀光、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前楊村與北徐村、汪潦村、迎淮社區、義城社區相鄰。
榮譽排行:
2015年4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授予前楊村第三屆合肥市文明村鎮稱號。
歷史沿革:
1948年底,肥西民主政府成立,轄山南,紫蓬,程店,城南4區,義城鄉屬城南區,前楊村是從義城鄉轄區內的義城村(義城村原先是義城、汪潦、前楊并在一起的統稱)拆分而來,1955年11月,撤區并鄉,義城鄉改屬煙墩區時稱之謂義城村;1958年9月,改為義城公社,時是汪潦生產大隊,1961年11月,肥西縣重設8個區,原煙墩區改為義城區,義城公社屬義城區,1978年5月,義城公社劃歸合肥市郊區,前楊村從汪潦大
周邊相關:
前楊村附近有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包公園、安徽名人館、徽園、合肥融創樂園、合柴1972文創園等旅游景點,有大圩葡萄、白切、寸金、包公魚、李鴻章大雜燴、大圩藍莓等特產,有民間扎彩(合肥市包河區)、包公故事、廬州木雕(合肥市包河區)、馬派皮影戲、張氏大洪拳、韓氏陰陽雙合拳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