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豸鋪村 | 隸屬:楊廟鎮 |
區劃代碼:340121102210 | 代碼前6位:3401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A |
長途區號:0551 | 郵政編碼:2311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村莊盛唐時期為古棧道,十里一個鋪,二里一烽火臺,故取一個“鋪”,“豸”像蟲子,后用寄予美好希望,希望村莊沒有蟲子叮咬,起到驅蟲辟邪作用,故為豸鋪,且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豸鋪村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豸鋪村位于楊廟鎮西南部中心地帶,村內水泥路縱橫交錯,交通便利。北與大路村接壤,西被宋樓村和棗林鋪村環抱,東接陶店村,南抵谷大郢村、馬郢村。全村總人口2224人,459戶。豸鋪村總占地3880畝,其中建設用地包含430畝居住及共建用地面積,2700畝耕地面積。
全村耕地面積較大,且有豸鋪支渠穿過,灌溉條件較好。其主導產業為農業,以羊、雞為主的養殖業和少量水稻種植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經濟作物為棉花。平均人均收入約3160元。
豸鋪村內道路縱橫交錯,交通方便。全村水源主要為地下水,由壓水井取水。豸鋪村電力接線自楊廟鎮變電所,電話普及率為85%,電信線由楊廟鎮電信所接至村
歷史沿革:
解放后屬壽縣三義區豸鋪鄉;1954年為豸鋪農業高級社;1958年屬楊廟區前進人民公社;1961年屬楊廟區華廟公社;1963年屬楊廟區豸鋪鄉(小公社);1965年6月劃歸長豐縣,屬長豐縣楊廟區楊廟公社;1968年屬東風人民公社,豸鋪大隊改為衛東大隊;后又改為豸鋪大隊;1983年撤區并鄉,楊廟公社改為楊廟鄉,豸鋪村屬之;后豸鋪村更名為岔鋪村,隸屬不變;后又復名豸鋪村;1992年3月撤區設鎮,楊廟鄉改為
周邊相關:
豸鋪村附近有元一雙鳳湖國際旅游度假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合肥豐樂生態園、吳山廟、袁術古堆墓、吳山廟起義舊址等旅游景點,有長豐草莓、下塘燒餅、合肥大麻餅、下塘龍蝦、陶樓桃子、吳王貢鵝(吳山貢鵝)等特產,有吳山鐵字、長豐吳山廟會、巢湖民歌、廬劇、紙箋加工技藝等民俗文化。
胡允恭(1900~1991),原名胡亮枝,曾用名胡萍舟、胡克波、胡邦憲,長豐縣楊廟鎮豸鋪村人,1900年11月4日出生,兄弟3人,排行第三。少時勤奮好學,因家窮無錢讀書,由其大哥教些《三字經》等。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