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團月村 | 隸屬:石橋鎮 |
區劃代碼:340521103207 | 代碼前6位:3405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E |
長途區號:0555 | 郵政編碼:243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因其轄區內曾有一座寺廟名“團月庵”,故得名。
基本介紹:
團月村東臨大隴鄉,交接護河鎮,是石橋鎮的東大門,全村人口2800人,擁有可耕面積5055畝,可養水面2000畝,黨員同志計94人,村黨總支分兩個黨支部,村委會由20個自然村組成,村兩委由5名同志任職,因配備人員的不夠,交差任職較多。
大公圩是魚米之鄉,身在大公圩的中心,傳統的耕作方式,經濟收入直接和魚米掛鉤,然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具有傳統優勢的地理環境,經濟收入已頗落后,現代化的科學耕種,大規模的生態養殖,高科技的企業的建立,使的傳統耕種、養殖業的弱不禁風,窮則思變,本村考慮到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本村建立兩家糧油加工企業,切實解決了本地糧油的生產和銷售,引導水產養殖戶從事生態養殖綠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成立團月村行政村,隸屬石橋鄉人民政府,歸亭頭區;1955年隸屬石橋鄉人民委員會,歸護河區;1956年成立團月高級社,隸屬未變;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為團月生產大隊,隸屬大公圩人民公社;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鎮建制,更名為團月村民委員會,隸屬石橋鄉人民政府;2004年1月撤鄉并村,隸屬石橋鎮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級規模調整,由團月、大夏
周邊相關:
團月村附近有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當涂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李白墓園、甑山生態園、詩城人家、洞陽東吳墓等旅游景點,有園藝鮮桃、石臼湖螃蟹、金安康蘑菇宴、當涂綠松石、當涂金菜地茶干、當涂肥腸米線等特產,有當涂民歌、當涂布貼畫、采石跳和合、太平府銅壺制作技藝、博望打鐵工藝、湖陽打水滸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