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灣村 | 隸屬:馬城鎮 |
區劃代碼:340304101211 | 代碼前6位:34030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C |
長途區號:0552 | 郵政編碼:23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明朝時期,張氏從山東鄆城遷徙而來,因在河灣上,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位于淮河東岸的張灣村,距馬城鎮8公里,該村現有12個村民小組,618戶居民,總人口2897人,村組干部6人,黨員29人,其中無職黨員5人。集體耕地面積2600多畝,該村主要以運輸、飼料加工為主導產業、種植、畜牧養殖為輔。近年來,村黨支部,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重要思想和-精神為指導,積極調整產業結構,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被鎮黨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支部,榮獲鎮“三個文明”建設一等獎。目前,該村正在積極申報創建地區級“紅旗”村。
張灣村與朱村村、西程村、后程村、孝儀村、黃郢村、黃廟村、廟前新村、梅姚村、胡圩村、馬城村、五淮村、白衣村、立新村、馮嘴村相鄰。
歷史沿革:
張灣村,1949年之前,屬懷遠縣馬頭城區孝儀鄉。
建國初期,屬鳳陽縣宮集區。
1952年5月,宮集區劃歸懷遠縣,設馬城區,屬馬城區孝儀鄉。
1958年9月,撤區建社,設張灣大隊,屬懷遠縣孝儀人民公社。
1984年1月,以社建鄉、以隊建村,張灣大隊改為張灣村民委員會,屬馬城區孝儀鄉。
1992年3月,撤區并鄉,屬懷遠縣孝儀鄉。
2004年4月,區劃調整,孝儀鄉并入馬城鎮,屬懷遠縣馬城鎮。
2013年9月,馬城鎮劃
周邊相關:
張灣村附近有張公山公園、淮河蚌埠閘水利風景區、禹會村遺址、禹王宮、馮嘴子村景區、張公島等旅游景點,有蚌埠盤絲餅、禹會草莓、毛峰、蕨根粉、毛豆抓餅、五香豆腐絲等特產,有五河民歌、蚌埠花鼓燈、衛調花鼓、臨北獅子舞、涂山禹王廟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