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靈山村 | 隸屬:呈坎鎮 |
區劃代碼:341004103203 | 代碼前6位:34100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J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境內靈山自然村而得名,村北為靈金山,故名,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靈山村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靈山村位于呈坎東南,依山傍水而建,后唐時建村,元代隸屬徽州府歙縣22都1圖,明代隸屬徽州府歙縣滾秀鄉靈山大社仁風里,今屬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靈山行政村,轄17個村民組,人口1700余人。靈山,以其靈秀之氣和人們眼中的佛祖禪佛圣地而為世人尊崇。村莊居于靈金山、豐山之間的山谷內,一條長長的靈金河從村中緩緩流過,將村莊分為南北兩部分,河西邊依林靠壁,筑房造屋。靈金河左邊房子坐北向南,右邊房子坐南向北,遙遙相對。靈山村中有一條長3華里、1米多寬的靈山古水街,街道由青石板鋪成。沿水而下,村內水街上有古石橋36座。整個村莊似一條長長的飄帶,令人想象無窮。源遠流長的小河水,時時發出“叮咚、叮咚”的悅音,兼之鳥
榮譽排行:
2014年2月,靈山村入選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靈山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文化旅游:
靈山村古建筑群位于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靈山村。靈山村古建筑群有明清古建筑40余處,縱深幽多條小巷,相互貫通;溪東為鱗次櫛比的屋舍和宅院,多為明清和近代古建筑。溪西多為民居附屬建筑。跨溪有石橋二
繼善亭位于徽州區呈坎鎮靈山村西,時代為明。繼善亭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唐代屬同德鄉。
宋代改通德鄉。
元、明、清沿襲宋制。
1949年屬巖寺區豐山鄉。
1950年5月,屬歙縣第三區。
1952年8月,屬潛口區靈山鄉。
1955年12月,隨靈山鄉并入呈坎鄉,屬巖寺區。
1957年冬至1958年春,屬呈坎鄉靈山農業合作社。
1958年10月,屬巖寺人民公社。
1959年4月,屬巖寺公社呈坎管理區。
1961年1月,成立呈坎人民公社,設靈山大隊。
1983年3月,撤銷呈坎公社,成立呈坎鄉,設靈
周邊相關:
靈山村附近有靈山村古建筑群、繼善亭、潛口民宅、謝裕大茶文化博物館、豐樂湖、呈坎景區等旅游景點,有徽墨、徽州漆器、富溪野生茶油、徽州木雕、徽州竹雕、徽派盆景等特產,有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徽州三雕、徽派盆景技藝、祭祖習俗(徽州祠祭)、徽州民謠等民俗文化。
靈山村位于呈坎鎮東郊,轄7個自然村17個村民組,537戶, 1832人,靈山村農業資源相當豐富,有水田1200畝,旱地1500畝,林地6750畝,竹林3150畝,是宜農、宜林的綜合發展地區。靈山村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