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符橋村 | 隸屬:下符橋鎮 |
區劃代碼:341525102201 | 代碼前6位:341525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N |
長途區號:0564 | 郵政編碼:237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傳說,富民洪氏得金在此造橋,后知縣吳霖再造新橋,又因村委會駐地,故得名。
基本介紹:
下符橋村地處下符橋鎮政府所在地,六佛路穿心而過,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1個村民組,606戶,2443人,總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07畝,其中水田2526畝,旱地481畝,山場9096畝,村黨總支下設二個支部,有黨員89名,其中女黨員15名。
近年來,村兩委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壯大集體經濟"這根主線,做好產業結構調整文章,現已形成了以無公害優質水稻為主的種植業、家庭養殖業并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彌猴桃、葛芋、茶業、板栗四個基地,村先后被上級評為“五個好”村級黨組織、村級黨組織標兵、民主示范村。
下符橋村與圣人山村、沈家畈村、三尖鋪村、桃園村、廟崗集村相鄰。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下符橋村被命名為第六屆安徽省文明村鎮。
歷史沿革:
1950年建下符橋區,并建有下符橋鄉。
1958年為火箭人民公社,1960年為下符橋公社。
1983年改下符橋大隊為下符橋村,時屬下符橋公社、下符橋鎮。
1985年成立下符橋區,下符橋鎮、三尖鋪鄉、團墩鄉、落陽河鄉、但家廟鄉。
1992年撤區并鄉后,原下符橋鎮、三尖鋪鄉合并為下符橋鎮至今。
2004年10月,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原下符橋、騎龍兩村合并為下符橋村,2018年從舊址搬入新址使用至今。
周邊相關:
下符橋村附近有銅鑼寨、佛子嶺、南岳山景區、六萬情峽景區、大別山主峰景區、霍山文廟等旅游景點,有霍山黃芽、霍山石斛、霍山靈芝、迎駕貢酒、漫水河百合、霍山黃大茶等特產,有綠茶制作技藝(霍山黃芽)、石斛泡制技藝、迎駕酒傳統釀造技藝、淠衡鈍齋醫學、四弦書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