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范羅山街道 | 隸屬:鏡湖區 |
區劃代碼:340202403 | 代碼前6位:34020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皖B |
長途區號:0553 | 郵政編碼:241000 |
轄區面積:約2.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4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96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蕪路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新蕪路社居委:東至春安路-鏡湖路-國貨路,南至中二街-下二街,西至青山街,北至北京西路。辦公地點:中和新村1號樓1區3樓。…[詳細] |
體育場社區 | ~002 | 主城區 | 體育場社居委:東至九華中路,南至下二街,西至國貨路-鏡湖路-春安路,北至北京西路-黃山中路。辦公地點:景春花園14、15幢一樓。…[詳細] |
七更點社區 | ~003 | 主城區 | 七更點社居委:東至花津橋,南至沿河路,西至長江南路,北至新蕪路-青山街-下二街-中二街。辦公地點:吉祥新村B幢3樓。(目前在興安花苑小區內)。…[詳細] |
青山街社區 | ~004 | 主城區 | 青山街社區將原北京路街道辦事處青山街社區部分和原吉和街道八角亭社區部分合并,整合后的社區命名為青山街社區。東起京北西路,南至冰凍街,西至吉和南路,北至…[詳細] |
濱江社區 | ~005 | 主城區 | 濱江社居委:東至濱江路-北京西路-長江中路,南至青弋江,西至長江邊,北至中山北路。辦公地點:世茂濱江花園1號門面。…[詳細] |
健康路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健康路社區:瀕臨長江,轄區面積0.6平方公里,實住3126戶,人口近10000人,有中鐵規劃院一個公共單位,社區居委位于東方花園。…[詳細] |
地名由來:
范羅山,原名飯籮山,因形似“飯籮”而得名。人們于是賦予了它一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那是一個大荒之年,顆粒無收,樹皮樹根都讓人吃光了。村上的百姓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皮包骨頭,眼看就要不行了。這時來了一個逃荒的老人,白發蒼蒼,餓倒在路邊上。一位老婆婆見了,十分憐憫,立刻回家舀了僅有的一碗米湯給老人喝下去。老人道謝后,拿出一個又冷又硬的饅頭,告訴老婆婆,在鍋里放一粒米和饅頭同煮,便可煮出許多飯來,救活一縣百姓。婆婆便遵照老人的話做了,一會兒便見香噴噴的米飯漲潮一般涌出米鍋,漲破了老奶奶的茅屋,漲成了一座小山丘,四鄉八鎮的百姓得救了。從此,這座山便被人們稱為“飯籮山”,代代相傳,以后念別了,就成了“范羅山”。
基本介紹:
范羅山街道地處蕪湖市中心區域,東至九華中路,南至青弋江,西至長江邊,北至中山北路、黃山中路、文化路,區域面積5平方公里,由原鏡湖街道辦事處、吉和街道辦事處、北門街道辦事處部分組成。聞名遐邇的步行街、風景秀麗的濱江公園、古老悠久的十里長街和雄偉壯觀的鳩茲廣場均座落其中,中心下轄12個社區居委會,居民33143戶、83890人。一年來,濱江公共服務中心以求真務實,奮勇開拓的工作作風,不斷推進社區建設、城市管理、計劃生育、綜合治理、文明創建、社區黨建等各項工作穩步健康發展,0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先后榮獲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第二批省級應急管理示范點、蕪湖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蕪湖市
歷史沿革:
2006年4月鏡湖區區劃調整,在原濱江街道辦事處和吉和街道辦事處的基礎上組建了吉和街道辦事處。
2012年9月12日社區體制改革,由原吉和街道辦事處6個社區和鏡湖街道辦事處5個社區及淳良里社區合并,設立了濱江公共服務中心。
2015年9月為加強社區建設,整合資源,濱江中心由12個社區調整為9個社區。
2019年10月因街道體制改革,撤銷濱江公共服務中心,成立范羅山街道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