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塔畈鎮 | 隸屬:金寨縣 |
區劃代碼:341524111 | 代碼前6位:3415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N |
長途區號:0564 | 郵政編碼:237000 |
轄區面積:約14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6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窯村 | ~001 | 鎮中心區 | 白大街道地處金寨東部,是鄉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村總人口數3563人、968戶、轄19個居民組(2011年3月將原街道非農戶口170…[詳細] |
郭店村 | ~200 | 村莊 | 昔日的大別山舊村落,今天的新家園美鄉村。白塔畈鎮郭店村地處該鎮西南部,位于山地向平原過度的丘陵地帶。近年來,在美好鄉村建設的大潮中,郭店村在白塔畈鎮黨…[詳細] |
龔店村 | ~201 | 村莊 | 龔店村位于白塔畈鄉西南山區,梅(山)鮮(花嶺)公路橫穿全村,與裕安區石婆店鎮、金寨縣油坊店鄉相連,是白大河的源頭之一。全村下轄17個村民組,總面積18…[詳細] |
項沖村 | ~202 | 村莊 | 項沖村位居白塔畈鄉西南部,全村轄16個居民組,共780戶,2890余人,總面積15460畝,其中耕地1900畝,水面560畝,板栗及油茶面積12000…[詳細] |
大崗村 | ~203 | 村莊 | 大崗村位于金寨縣白塔畈鄉的東南部,與六安市裕安區石婆店鎮相鄰,全村轄24個村民組,村總人口3780人,勞動力人口2268人,外出務工人員1260人。村…[詳細] |
中心村 | ~204 | 村莊 | 中心村位于金寨縣白塔畈鄉東部,毗鄰六安市裕安區、霍邱縣,是湖南省衡陽“11.3”特大火災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張尚同志的故鄉。
全村下轄25…[詳細] |
涼井村 | ~205 | 村莊 | 基本情況:涼井村位于白塔畈鄉東北部,與霍邱縣毗鄰,全村轄19個居民組,720戶,2908人,村級值班干部4人,后備干部4人,村黨總支下轄9個黨小組,6…[詳細] |
劉沖村 | ~206 | 村莊 | 劉沖村位于白塔畈鄉東南部,與光慈、涼井、大崗、龔店等村相連,堰東河、沈樓河傳村而過,河流長超過3公里。全村下轄16個村民組,總面積5平方公里,668戶…[詳細] |
光慈村 | ~207 | 村莊 | 光慈村位于白塔畈鄉中部,地處鄉政府西南部,距鄉政府3華里,是革命文學先鋒蔣光慈先生的誕生地。2011年4月,白塔畈鄉黨委政府按上級要求對村級區劃進行調…[詳細] |
樓沖村 | ~208 | 村莊 | 白塔畈鄉樓沖村位于鄉東北部,與霍邱縣毗鄰,素有“金寨東大門”之稱。全村26個居民組,4300余人,人口規模全鄉最大,土地總面積5031畝,其中山地17…[詳細] |
橋店村 | ~209 | 村莊 | 橋店村地處白塔畈鄉西北部,總面積10140余畝,轄24個村民組,891戶3020人,橋店史河4公里,上至九樹村、下至霍邱縣齊山村新河沿,是我村農田灌溉…[詳細] |
九樹村 | ~210 | 村莊 | 九樹村位于白塔畈鄉西部,相傳村內生長1棵大樹,1樹分9丫,因外形奇特,常年葉繁茂盛,周邊人們口口相傳,故此地得名九樹村,現與該鄉仙花村、白大街道、項沖…[詳細] |
地名由來:
一說相傳早在唐代就是一座集鎮,鎮內建有白塔寺,加之方圓有五華里的一個平畈,故得名。二說因史載,東漢后期境內建有“白塔寺”又地處山區邊緣的畈區,故得名。
基本介紹:
白塔畈鎮位于金寨縣東北部,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開路先鋒蔣光慈同志的故里,享有“金寨板栗第一鄉”和“金寨糧倉”之美譽。全鄉總面積144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4.3萬人,信息靈通,交通便利,經濟活躍,主產糧油、板栗、茶葉、紅麻和畜牧水產品等,是典型的農業大鄉和養殖業大鄉。近年來,我們堅持“示范帶動調結構,高效農業促銷售,培育大戶拓市場,特優養殖上規模,個私經濟重扶持,建鎮興集快拉動,完善設施穩基石,行行爭先樹旗幟”的發展思路,先后建成十大財源基地和十大養殖業基地;通過內外引聯,招商引資1650萬元,已擁有業新石料廠等六大工業基地,年營業收入4800萬元;集鎮建設已形成以馬窯為中心,輻射七嶺、龔店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白塔畈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
2015年5月,白塔畈鎮被命名為第九批安徽省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名為白塔畈鄉。
1958年為東風人民公社。
1962年為白大公社。
1981恢復白塔畈公社。
1983年為白塔畈鄉。
2013年為白塔畈鎮,一直沿用至今。
李云鶴(1894~1969),原名鄭鼎、鄭家仁,又名鄭衛華,化名李梅村、秦波,金寨縣白塔畈鎮人。兒時因家境貧寒,未能入學,18 歲才入私塾讀書。民國9 年(1920 年)入葉集民強小學讀書。在“五四”
楊晴軒(1902~1932),原名楊友仁,化名楊季昌、楊季軒,金寨縣白塔畈鎮人。少年時在家鄉民新小學讀書,后在其舅父的資助下,考入潁州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在校期間, 受到民主革命思潮影響,開始尋求救國真
蒲光榮(1916~)金寨縣白塔畈鎮人,中-員,民國18 年(1929 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鄂豫皖邊區的反“圍剿”斗爭和創建川陜革0據地的斗爭。民國24 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
葛魯生(1902~1933),又名葛文宗,金寨縣白塔畈人。民國9 年(1920 年)考入安徽省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很快與舒傳賢成為摯友,閱讀了很多進步書刊,投身-。翌年參加安慶“六·二”-,被選為安徽省
鄭家祥(1912~1930)金寨縣白塔畈鎮人。民國17 年(1928 年)入蕪湖赭山中學讀書,積極從事-。民國19 年,歷任中共蕪湖市委組織干事、部長、共青團蕪湖市委書記。后被派往南陵工作,不幸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