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家朋鄉 | 隸屬:績溪縣 |
區劃代碼:341824202 | 代碼前6位:3418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皖P |
長途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000 |
轄區面積:約9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222人 |
人口密度:約6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家朋村 | ~200 | 鄉中心區 |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許家朋烈士,以英雄名字命名,故得名家朋村民委員會。…[詳細] |
汪家店村 | ~201 | 村莊 | 汪家店村位于家朋鄉西部,距績溪縣城40公里,橋和公路貫穿全村。共轄松樹塢,石歇,塘邊山,汪家店,梓棚下,陰戈溪,陽戈溪,7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全村…[詳細] |
富強村 | ~202 | 村莊 | 家朋鄉富強村轄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共336戶,1248人,山場總面積11420畝,水田738畝,旱地78畝。富強村設黨支部一個,下設黨小組3個,…[詳細] |
幸福村 | ~203 | 村莊 | 幸福村位于家朋鄉東南部,距鄉人民政府2.5km,東南部與本縣荊州鄉接壤,西與尚村山水相依,北與家朋村毗鄰.全村轄巖下、東青嶺、梅干、竹里四個自然村,由…[詳細] |
尚村村 | ~204 | 村莊 | 尚村總人口2133人,606戶,轄9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其中山場面積25438畝,水田面積993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種養業,外出務工等。
…[詳細] |
和陽村 | ~205 | 村莊 | 和陽村位于家朋鄉東北部,原為和陽鄉政府所在地,東與浙江臨安市僅一山之隔,距島石鎮為6公里,轄9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495戶,1513人。境內以山場…[詳細] |
黨坑村 | ~206 | 村莊 | 黨坑村是家朋鄉的邊遠的村落,下轄七個自然村,總人口1253人,山場面積12595畝,耕地面積548畝,人均耕地面積不到半畝。山高峻嶺,交通阻塞。由于地…[詳細] |
萬蓮水村 | ~207 | 村莊 | 萬蓮水村位于家朋鄉東北部,境內地勢崎嶇,層巒疊嶂,風光秀麗,物產豐富;北與寧國市胡樂鎮接壤,東與浙江省臨安市島石鎮交界,地處兩省兩縣之間。因2003年…[詳細] |
地名由來: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許家朋烈士,以英雄名字命名,故得名。
許家朋(1931~1953),績溪縣坎頭鄉人。 1950 年實行土地改革時,他參加訴苦會,斗地主惡霸,是全村最積極的一員。在此期間,他加入了民兵組織,滿腔熱情地完成民兵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輪到值勤,他總是來得早,走得遲,不論風雨雪夜,始…… 許家朋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家朋鄉地處績溪東北隅,距縣城42公里,介于兩省(皖浙)三縣市(績溪縣、寧國市、臨安市)交匯處,國土面積90余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委員會,68個自然村,99個村民小組,全鄉共有3835戶,總人口12969人,其中農業人口12432人,耕地面積6090畝,其中水田5310畝,山場約14萬畝,是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許家朋烈士的故鄉。
家朋鄉境內春山拱秀,秋水流光,群峰環峙,摯若擎天。鄉政府所在家朋村擁有坎頭古村落,是安徽省政府1989年批準的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民居多明清建筑,斗拱飛檐,雕刻手法細膩,民室粉墻黛瓦,磷次櫛比,古巷青石鋪路,曲徑通幽,漫小村頭巷里,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家朋鄉入選2019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家朋鄉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家朋鄉:紀念1953年7月在朝鮮鐵原以西石硯洞北山反擊戰中用身體堵住敵人碉堡槍孔而犧牲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英雄許家朋烈士。
文化旅游: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家朋鄉石勘頭村中央。許氏宗祠面積為335平方米。該祠坐東南朝西北,面臨澗溪。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硬山式屋頂,-封火墻。方磚墁地。棱柱,丁頭拱,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家朋鄉磡頭村,建于明嘉靖丁酉年(1537)。該坊坐東南朝西北,四柱三門五樓,麻石仿木結構。通高8米,面寬8.4米,進深2.45米,占地20平方米。該坊為旌表故氏許保妻
竹里太子廟坐落在家朋鄉竹里村村中,坐北朝南,建于清代,占地面積100平方米。該廟為一進三開間,一層樓房,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硬山屋頂,外砌封火墻,室內的木雕構件駝峰、雀替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
郭因舊居坐落在家朋鄉霞水村村中,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代中期,占地12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一進三開間,二層樓房,東西廂房,前檐設一天井,撐拱承挑出檐,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封火墻,
許家朋烈士紀念碑坐落在家朋鄉磡頭村社屋山巔,占地面積500平方米。碑體為花崗巖塊石錯逢砌筑,斷面長方形,通體高12米。碑之東面鐫刻陽文“英雄許家朋烈士永垂不朽”,西面記載烈士事跡。碑體高聳在
歷史沿革:
明清兩朝是績溪縣建制下的15都,都治所都在磡頭;1939年,設立戈溪鄉;1947年改復興鄉;解放初期,稱盛和鄉;1952年分為磡頭、冬青嶺、霞水、石門口、汪家店五個鄉,屬磡頭區,同年十二月合為一個磡頭鄉;1957年,改稱家朋鄉;1958年10月,建立家朋公社;1983年,復改家朋鄉;1992年4月,和陽鄉并入家朋鄉;2001年10月,胡家鄉尚村村并入家朋鄉,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