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臨溪鎮 | 隸屬:績溪縣 |
區劃代碼:341824101 | 代碼前6位:3418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P |
長途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000 |
轄區面積:約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981人 |
人口密度:約7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臨溪村 | ~200 | 鎮中心區 | 臨溪村:位于績溪縣最南端,績溪縣和歙縣交界處。全村共9個村民組,2292人。距縣城11公里,215省道穿鎮而過,績黃高速在臨溪村內有互通,距離僅2公里…[詳細] |
周坑村 | ~201 | 村莊 | 周坑村位于績溪縣東南隅,東隔鳳凰山與歙縣相連,北連瀛洲鄉仁里古村,西有連綿山場與揚子河系相接,豋源河下游段穿越境中與揚之水在臨溪交匯,全村國土面積27…[詳細] |
上游村 | ~202 | 村莊 | 上游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鎮實施“戰斗力工程”示范村,距鎮政府駐地僅0.2公里,區域與交通優勢較為明顯,皖贛鐵路和在建的績黃高速縱貫全村。村…[詳細] |
雄路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雄路村地處績溪縣城南部,村轄面積11平方公里,共劃分為6個自然村,現有本地人口310戶1456人,來自九省十三縣,常年外來務工人口約400人左右。村“…[詳細] |
孔靈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孔靈村是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省級生態示范村和2012年績溪縣美好鄉村創建村,位于績溪縣城西南,215省道(西遷后)與217省道交匯處,距縣城6…[詳細] |
地名由來:
該地是績溪登源、揚之、大源三大河流的總出水口,村莊瀕臨溪水岸邊,又高于河床十余丈,有居高臨下之勢,故得名臨溪。
基本介紹:
臨溪鎮位于績溪縣南端的臨溪鎮是古徽州的名鎮之一,歷史上曾是著名的水陸碼頭,商品的集散轉銷口岸。商業繁榮,人文薈萃。全鎮現有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總人口10815人(其中勞動力6903人)。轄5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劃分為49個村民組。
臨溪鎮富有地方特色與資源優勢。臨溪屬低山丘陵區,地處黃山支脈和天目山支脈的結合部。資源豐富,山場面積5500公頃,耕地面積795公頃,其中水田面積403公頃,桑園面積320公頃,年平均氣溫25.2℃,降水量1504mm,是績溪縣糧食、油料、蠶繭、畜牧、水產品的重點鄉鎮之一。
一、區位交通
臨溪鎮區位優勢凸顯,距縣城僅11公
榮譽排行:
2022年2月,安徽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臨溪鎮為2021年度安徽省衛生鄉鎮(街道)。
2014年7月,臨溪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臨溪鎮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汪坑嶺古道(臨溪徽商古道)位于臨溪鎮周坑村,通往歙縣南鄉,距縣城12公里。自明清以來是一條徽商古道,當時績溪人出門經商,往往從汪坑嶺古道徒步趕赴歙縣深渡,然后坐船前往江浙。胡雪巖就是從汪坑嶺
湖里胡氏宗祠坐落在臨溪鎮湖里村中央,是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祖祠,它占地面積815平方米。三進五開間,門樓為飛檐翹角,歇山頂法式。中進前檐懸掛“胡氏家廟”匾額一塊,后進前檐有石雕欄板八組,略有殘損
歷史沿革:
1949年4月屬西鳳鄉;1950年分為臨溪、蒲川、高榴、虎鳳、孔靈五個行政村,屬第一區;1952年劃鄉建政,設臨溪、孔靈、周坑三個鄉;1956年合并成臨溪鄉,屬城廂區;同年,歙縣劃來洪塘、江村環、盈坑三個自然村,歸臨溪鄉管轄;1958年屬華陽(上游)公社雄路管理區;1961年建立臨溪公社,屬之;1983年因公社改鄉,復置臨溪鄉;1992年3月撤鄉建鎮,改稱臨溪鎮;2001年10月大源鄉煤炭山村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