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夫第社區 | 隸屬:三孝口街道 |
區劃代碼:340103009006 | 代碼前6位:340103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皖A |
長途區號:0551 | 郵政編碼:230001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有個名叫董金鳳、字問桐的人,因武藝嫻熟,考中乾隆戊戌武科一甲第三名進士(俗稱武探花),授乾清宮侍衛,于是他就在前大街府學云路街東側三十米處(即今飛鳳池巷西側三十米),蓋起探花府,榮耀非常。門前立有上下馬石碑,官府士庶至此均要牽馬下轎,步行通過探花府門前表示尊敬。由于他建有戰功,乾隆皇帝追封其曾祖董子上“太學生封武義大夫晉贈武功將軍”;祖父董玉為“太學生,封武義大夫晉贈武功將軍”;父舉人董起朝,“封武義大夫晉贈武功將軍”,其叔董林也被封贈為武義大夫,因此在城隍廟西側便路北首古金斗城北垣遺址上,即昔日勞動巷北首下坎處,沿路西建起了一座高大的武義大夫府第,一些紳商富戶在此路兩側建居形成街道,曾煊赫一時,燈紅酒綠,熱鬧非凡,年深日久民間習慣地將這段就叫作大夫第,原來巷名也就湮沒。幾經兵災,繁華一時地大夫第也就衰敗,舊時大夫第街兩頭有閘門,清晨開封,大夫第名字至今流傳。
基本介紹:
大夫第社區:地處老城區,東起六安路,西至環城路,南臨博物館,北到清溪路,轄區面積0.49平方公里。社區共有居民樓121棟,居民總戶數4332戶,常住人口11168人,流動人口2632人,轄區內有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合肥市熱電集團、合肥市老干局、廬陽公安分局、淮河路第三小學等企事業單位,武警總隊小區、省郵政管理局小區、十六所生活小區、市政府第三宿舍小區、市第一人民醫院小區、省司法廳等生活小區坐落其中。
大夫第社區與龔灣社區、杏花社區、城隍廟社區、西平門社區、廻龍橋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2002年8月,成立大夫第社區,屬安慶路街道。
2012年3月街居改革,淮河西路社區、大夫第社區及蒙城路社區壽春路以南地區合并成立新的大夫第社區,屬三孝口街道。
周邊相關:
大夫第社區附近有合肥李鴻章故居(李氏家族舊宅)、三十崗鄉生態農業旅游景區、合肥植物園、三國遺址公園、三國新城遺址、古逍遙津公園等旅游景點,有三十崗西瓜、高麗參、醉蟹、三河米餃、咸鴨燒黃豆、混湯酒釀元宵等特產,有黃梅戲(省黃梅戲劇院)、廬陽梅花針灸、剪紙(廬陽剪紙)、火筆畫、巢湖民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