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村村 | 隸屬:許鎮鎮 |
區劃代碼:340223101221 | 代碼前6位:340223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B |
長途區號:0553 | 郵政編碼:241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唐朝年間武皇帝當政,在金陵有一支李姓人氏為躲避追殺,一路逃亡,為了逃避官兵的追殺,躲進了蘆葦灘的蘆葦中(也就是現在的保沙圩),后由于生存,翻過一河來到一湖邊安居下來。取名十八姓村;后因靠近官府太近,特向東遷至青弋江畔定居,并隱姓埋名,在此期間他們挑圩筑埂,在此安居耕作,幾十年后武皇帝死后,該支李姓人認祖歸宗,乘船回金陵,將所有的耕地及東西留給了當地的百姓,百姓為了紀念他們,故將此處叫作李村。
基本介紹:
李村村位于南陵縣許鎮鎮東北方,距蕪南路約11公里,東、北、西與蕪湖縣接壤。南與馬元相鄰。青弋江由村南、東經過,把我村與蕪湖縣隔開。李競路的起點位于我村。也是20路公交的終點站。村設黨支部,有0黨員105人。我村由凌村、四房、乙房、秦村、榨里、埂上凌、三甲陶、夏村、奚村、奚灣、小村陶、溝沿、大樹章、六甲章十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耕地面積為3211.4,人口5226人,總戶數1438戶。我村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村。但我村水上運輸和水產養殖發展飛快。航運事業已帶動了全村的經濟發展。水產養殖也初見規模。最近又興起畜牧業。另外我村還主要抓村民飲水難問題和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程,改造電灌站、鋪設硬質化渠道、幫
歷史沿革:
解放初,李村圩1950年為劃為第一區;1952年第二次區、鄉劃分,屬金閣區(11鄉);1957年區、鄉劃分,李村村屬許鎮區太豐鄉;1958年第四次社、隊劃分,稱為許鎮公社李村大隊;1960年第五次社、隊劃分,仍屬許鎮公社李村大隊;1961年-1965年第六次社、隊劃分,李村為太豐公社李村大隊;1984年-1988年第七次鄉(鎮)、鳳、劃分,李村稱為太豐鄉李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區劃調整,屬許鎮鎮
周邊相關:
李村村附近有大浦鄉村世界、丫山花海石林、小格里森林公園、烏霞洞、牯牛山城址、奎湖等旅游景點,有南陵圩豬、南陵大米、丫山丹皮、奎湖鳙魚、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奎湖漂魚等特產,有南陵目連戲、大王沖佛香制作技藝、十獸燈、送春、丫山藕糖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