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萬澗村 | 隸屬:龍潭鄉 |
區劃代碼:340824202204 | 代碼前6位:3408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H |
長途區號:0556 | 郵政編碼:24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萬澗”意為此地小溪流多。
基本介紹:
龍潭鄉萬澗村緊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的北部,東與杜埠村接壤,南與天柱山相依,西與“天柱林場”為鄰,北與龍潭村毗連。東西最大寬度4.5公里,南北最大長度5公里,總面積為20平方公里,四周群眾環抱,中間地勢平坦,平均海拔450米,是典型的山區地貌。
村內有兩條河流穿村而過,一條起源于天柱山大天門,流經甘河、上澗、中澗至下澗。一條起源于天柱山蜒蛐石溝,流經村林場、李河至下澗與上澗河匯合于小雙河口,統經代灣匯入龍潭河。河道總長7公里。它們配合著其他大小山間小溪,灌溉全村田園,供應居民人畜用水。
境內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50C,極端最向氣溫400C。最低氣溫為零下
榮譽排行:
2021年1月,萬澗村被認定為2020年度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
2019年6月,萬澗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文化旅游:
天柱山西北面的龍潭鄉萬澗村,群山環繞,蒼松翠竹,溪流飛瀑,相映成趣,環境幽雅。該村楊氏宗祠內,有座古樸典雅的古戲樓,人們稱之為“萬澗古戲樓”。它好似鑲嵌在天柱山峰嶺幽谷間的璀燦明珠。古戲樓始
位于龍潭鄉萬澗村毛屋組的齊云道院,為全真道觀,據被嵌在院內前照壁上的碑文記載,該道院由明代道士陳大中始建,本地朱氏捐出山場和田地。但清乾隆46年(1781年)《潛山縣志》則稱:“齊云庵縣北五
楊家祠堂位于潛山縣龍潭鄉萬澗村中澗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東,呈明三暗五狀,由前廳戲樓、中廳“四知堂”、后廳寢堂在一條軸線上構成。原舊構面積約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
楊家老屋位于潛山縣龍潭鄉萬澗村,年代為清。2017年9月22日,楊家老屋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隸屬于槎水區,1955年歸余井區;1958年后設立人民公社,為余井區龍潭公社萬澗大隊,1984年4月公社改鄉建制,龍潭公社萬澗大隊改為龍潭鄉萬澗村,2005年區劃調整,撤杜埠鄉和龍潭鄉,設立龍潭鄉,萬澗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龍潭鄉,此后一直未變化。
周邊相關:
萬澗村附近有萬澗古戲樓、齊云道院、潛山楊家祠堂、楊家老屋、天柱山、天龍關景區等旅游景點,有天柱山瓜蔞籽、天柱劍毫茶、潛山舒席、天柱山瓜簍籽、雪湖貢藕、天柱山石耳等特產,有桑皮紙制作技藝、十二月花神、孔雀東南飛傳說(安徽省潛山縣)、潛山彈腔、王河舒席工藝、天柱山瓜蔞籽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