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夾溝鎮 | 隸屬:埇橋區 |
區劃代碼:341302105 | 代碼前6位:34130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L |
長途區號:0557 | 郵政編碼:234000 |
人口數量:約4.6萬人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夾溝農場社區 | ~001 | 村莊 | 因有一條溝橫貫東西,把集市分為兩部分,故稱夾溝集。…[詳細] |
夾溝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夾溝鎮夾溝村于2008年村級區劃調整中由東北、西南兩個行政村合并形成的,現有16個村民組,設12個黨小組,166名黨員,人口5160人,土地3768畝…[詳細] |
津浦村 | ~201 | 村莊 | 津浦村坐落在206國道西,津浦鐵路,夾五路貫穿全村,有人口4316人,土地4800畝,黨小組19個,黨員108名,村內有夾溝糧站,供銷社、供電局、火車…[詳細] |
五柳村 | ~202 | 村莊 | 五柳村位于夾溝鎮西部四公里,南于符離交界,西于淮北市接壤,五柳村的金盆山素有“雞鳴響三縣”之稱,距206國道4.5公里,是省級旅游勝地所在地,原來的皇…[詳細] |
七里村 | ~203 | 村莊 | 我村座落在津浦鐵路兩側,206國道貫徹全村,交通便利,人口4130人,土地5980畝,總支下設四個支部,包括七里支部、力山支部、小五柳支部和建材支部,…[詳細] |
湖疃村 | ~204 | 村莊 | 湖疃村位于夾溝鎮人民政府駐地偏西北3公里,村域面積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00余畝。
該村現有居民900多戶,人口4250人,姓氏…[詳細] |
鎮頭村 | ~205 | 村莊 | 鎮頭村座落在夾溝鎮北部7公里處,三面環山,自然景色極為優美,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共有8個自然莊,18個村民組,社會人口4356人,可耕地面積5600畝,…[詳細] |
黃山村 | ~206 | 村莊 | 夾溝鎮黃山村位于夾溝鎮北部,北靠曹村鎮秦山村,西臨鎮頭村,東接辛豐村,南連龍泉河,以夾溝村,津浦村為鄰。現有人口3800人,土地面積5200畝,黃山荒…[詳細] |
辛豐村 | ~207 | 村莊 | 辛豐村位于夾溝鎮北部3公里,過去曾是有名的集市,覆蓋村莊較廣,后來經過多次規劃合并,現有八個自然莊,社會人口5867人,農戶1489家,土地面積710…[詳細] |
周坡村 | ~208 | 村莊 | 周坡村位于夾溝鎮東北部,由周坡、趙莊、武小莊三個自然村組成,2008年3月村級區劃調整定名為周坡村,現有人口3800人,土地面積為8000余畝,17個…[詳細] |
魏寨村 | ~209 | 村莊 | 我村座落在夾溝東南2.5公里,夾合公路兩側,南靠小前山,西靠黃山、老牛山,東靠座
山,目前是較優的建筑好材料基地,為我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詳細] |
秦灣村 | ~210 | 村莊 | 秦灣村原名秦萬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是宋國的一座邊塞小城,名曰監城(遺址尚存),公元前秦灣始皇統一六國后東巡淮泗時,曾住驛于此,賜名秦萬村。北宋…[詳細] |
趙集村 | ~211 | 村莊 | 趙集村位于夾溝鎮東南部,東臨永安鎮,支河鄉南,與杈元村相鄰,西靠青山村唐張村,北與秦灣村相鄰,實有人口數4200人,可耕地面積8000畝,荒山面積61…[詳細] |
杈元村 | ~212 | 村莊 | 夾溝鎮杈元村位于該鎮東南邊緣地帶,夾蒿公路從該村穿過,所轄3個自然莊,400余畝土地。
杈元村黨總支擁有50名黨員,兩個支…[詳細] |
青山村 | ~213 | 村莊 | 青山村位于宿州市夾溝鎮辦公地點南十華里。于2008年底由7個小自然莊合并成現在的青山村。
青山村現有黨員107名,黨支部一…[詳細] |
李營村 | ~214 | 村莊 | 夾溝鎮李營村于2008年由5個行政村合并形成的,現有21個村民組,17個黨小組,147名黨員,人口4764人,土地3995畝。
…[詳細] |
夏劉寨村 | ~215 | 村莊 | 一、基本概況
夏劉寨村位于埇橋區夾溝鎮東南部,距離市區30公里,目前全村有4個自然莊,六百五十戶,人口2226人,黨員80人,是安徽省新…[詳細] |
孫寨村 | ~216 | 村莊 | 孫寨村全村3村民小組,800多戶,總人口3779人。耕地面積6000多畝,該村緊鄰206國道,交通便捷,山石資源豐富,山雜果木較多,村民人均收入超30…[詳細] |
夾溝林場生活區 | ~500 | 村莊 | 夾溝林場生活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有一條溝橫貫東西,把集市分為兩部分,故稱夾溝集。
基本介紹:
夾溝鎮始建于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南面有山形似蛇,北面有山狀如龜,相傳龜蛇大虎于此,開成一溝,故而得名; 206國道、津浦鐵路縱貫全境,交通極為便利,山清水秀,物產豐美,素有“淮北小天府”之美譽,猶如一顆燦爛的明珠熠熠閃耀在安徽北大門。
夾溝鎮擁有170平方公里土地,9萬畝耕地, 7萬社會人口,設有三個街道居委會 、三十七個行政村,建成具有現代化氣息的鎮區3平方公里,常住 1.5萬人口。 2001年度,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 1.04億元、工業產值1.56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70萬元。
夾溝鎮以便利的交通為先導,以歷史悠久的商貿古鎮為基礎
榮譽排行:
2018年1月,夾溝鎮被確定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
文化旅游: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西北部夾溝鎮、符離鎮及曹村鎮境內。京滬鐵路和206國道及景區西部的合徐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距安徽省宿州市區30公里、淮北市區20公里、江蘇徐州市區30公里。是集自然保護區
鎮頭寺位于埇橋區夾溝鎮鎮頭村鎮頭林場,年代為明清,為宿州市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紹 五柳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宿州市市區北約30公里的夾溝鎮,處于徐州圖庫、淮北、宿州三市的中心,總面積35平方公里,這里以“山青、水秀、洞奇、泉靈、稻香”而聞名,景區南、西、北三面環山,植
離山鋪墓群位于埇橋區夾溝鎮七里村離山鋪自然村西離山南坡和東坡,年代為漢、唐、宋,類別為古墓葬。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東魏武定六年(548),設新豐縣(縣城在現夾溝辛豐村)。
隋屬彭城郡符離縣。
唐初建宿州,夾溝正式成為宿州的一部分。
宋屬宿州符離縣。
元屬河南省歸德府。
明屬鳳陽府,夾溝始設驛站,成為集市。
清康熙六年(1667),屬鳳陽府。
1949年后夾溝屬安徽宿縣。
1949年4月成立夾溝鎮。
1950年9月撤鎮改區。
1957年改鄉。
1958年9月成立夾溝公社。
1978年2月改為夾溝區。
1984年復設鄉。
1992年2月撤區
區劃: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