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郝圩村 | 隸屬:八公山鄉 |
區劃代碼:340422200203 | 代碼前6位:34042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D |
長途區號:0554 | 郵政編碼:237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其郝姓村民居多,且村莊四周有圩溝,得名郝圩,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
基本介紹:
郝圩村位于八公山鄉西北部,東南與張管村相臨,西北部與鳳臺縣、毛集實驗區相接,濱臨淮河,地勢東北高,西北低,依山而成,傍水而居,有19個村民組,1323戶,總人口4897人,耕地3084畝,農民人均純收入3865人元,村黨總支下設2個支部,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1人,村“兩委”成員7人,分別為書記1人,村委會主任1人,計生專干2人,婦女主任1人,文書、民兵營長各1人。全村全部位于壽西湖蓄洪區和湖洼地,常年易旱易澇。該村交通便利,合阜公路由東而北穿越而過,何臺渡口位于南端,跨越淮河并非難事,依靠淮河航運業十分發達,煤、黃砂等運輸成本比較低廉。該村也是久負盛名的水果之鄉,盛產八公山酥梨的“萬畝果園
榮譽排行:
2020年11月,郝圩村入選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名單。
2019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郝圩村榜上有名。
2019年9月,郝圩村被認定為2019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
歷史沿革:
1950年置八公鄉,屬之;1958年成立八公公社,郝圩大隊屬之;1960年八公公社劃歸城關人民公社,屬之;1961年恢復八公公社,屬之;1983年為郝圩村,屬八公鄉;同年紀郢村并入郝圩村,屬八公鄉;1992年撤區并鄉,從城關鎮分離,成立八公山鄉,郝圩村屬之至今。
周邊相關:
郝圩村附近有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壽縣古城暨八公山風景區、壽縣清真寺、壽縣孔廟、壽縣報恩寺、孫叔敖紀念館等旅游景點,有八公山豆腐、壽縣“大救駕”、廷龍瓜子、安農水蜜桃、壽州香草、壽縣草莓等特產,有肘閣抬閣(淮南市壽縣)、豆腐傳統制作技藝(六安市壽縣)、肘歌抬歌(淮南市壽縣)、壽州鑼鼓、大救駕制作工藝、壽州大鼓等民俗文化。
郝圩酥梨,又稱八公山酥梨。原系碭山品種,產于壽縣北山八公鄉郝圩村,有二百多年歷史。由于八公山區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土壤條件,形成皮薄肉嫩、色正形俏、酥脆爽口、味甜汁多的特點,食之口感極好。郝圩村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