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鎮歷來便是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物阜年豐之地。發端于近鄰趾鳳鄉大山區的涼亭河清澈明凈、常年不斷,穿鎮而過,將鎮區分割為河東、河西兩大部分。人口密集的老鎮區傍河而居, 頗有 “人家盡枕河”的意境。
據記載,公元前 184 年 4 月,漢高后置松茲侯國于涼亭河旁的仙田鋪。漢平旁元始五年(公元 5 年)降為松茲縣,故涼亭河稱舊縣河。明弘治戊午年間,知縣施浦建亭河上,作為“郵遞商旅販徒”來往休憩之所,故而改名為涼亭河。清末因此地商業貿易興旺,乃正式建鎮,并以河定名,稱為涼亭河集鎮。解放前為北三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七軍在境內開展斗爭,建立紅色政權。
解放初設涼亭區,1951 年曾一度分設為涼亭、張畈兩個區,1954 年合并,以駐地涼亭河前二字命名。1960 年改區為公社,鄉為管理區。 1961年恢復后直至1992年改建制鎮后一直為區、鄉、鎮駐地,現轄原涼亭、柳溪兩小鄉區域。
地理位置
該鎮位于宿松縣的西北端,系兩縣(宿松、太湖縣)五鄉(趾鳳、河塌、破涼及太湖縣城西、江塘鄉)結合部,東西長 9 公里,南北寬 5.5公里,總面積86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區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
社會經濟
全鎮現有人口 3.7 萬余人,轄 18 個行政村, 375 個村民組,耕地2147.2公頃,林地3819.7公頃,有1.7萬勞動力。
鎮區有52個鎮直單位,各類設施齊全,服務行業應有盡有,常住人口有10812人。
鎮域盛產竹、木、茶葉、板栗、“御膳雪棗”,遠銷省內外。“柳溪玉葉”茶葉獲得國家農產品金獎。名勝古跡頗多,“嚴公石道”、“白崖寨”尤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