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強橋村 | 隸屬:六郎鎮 |
區劃代碼:340221102225 | 代碼前6位:3402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B |
長途區號:0553 | 郵政編碼:241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說,在當地紅旗村民組有一個村莊名叫張村垛,因三面環水,與外界溝通只能靠船,為了方便村民出行和溝通,在該地修建了一座橋,取名叫強橋。而后人口越來越多,改名叫強橋村,故名。
基本介紹:
強橋村位于青弋江下游南岸,緊靠蕪太運河,隸屬蕪湖市、蕪湖縣六郎鎮管轄。全村有1465戶,3562人,其中勞動力人口2500人,流動人口1050人。耕地面積3124畝,水面2010畝,人均面積1.2畝左右。
在國家便民政策并取得農業項目的前提下,開辟了新農村建設點(三十八小區),其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各色新式住宅樓130套,小區內設村衛生服務站,2所幼兒園,籃球場、乒乓球室、圖書館、室內外各類健身器材等。每年本村農業生產總值約3500萬元,現人均收入約0.8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約50余萬元。農民主導產業水稻、棉花、菜籽,螃蟹、青蝦、桂魚、青魚、鱉為優質特色水產品。目前本村有各種制造
榮譽排行:
2020年2月,強橋村被認定為2019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
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咸南鄉公所,1950年2月撤鄉,屬中窯區領導。
1952年屬中窯區,劃鄉建政,成立落帆鄉人民政府。
1958年9月成立東風鄉人民公社,屬勝利營(大隊)。
1959年2月,東風人民公社改名為易太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東風人民公社下設咸保人民公社,屬強橋生產大隊。
1968年8月成立咸保革命委員會。
1979年公社所轄大隊重新劃分,屬北斗大隊。
1981年12月成立咸保管理委員會。
1984年4月更名為
周邊相關:
強橋村附近有陶辛水韻旅游區、枕水官巷景區、西河古鎮、老梁山莊、怡龍生態園、蕪湖和平生態旅游區等旅游景點,有六郎河蟹、灣沚山芋、陶辛青蝦、馬橋青蝦、蕪湖鐵畫、老芮麻油等特產,有蕪湖鐵畫鍛制技藝、八社神燈、九十殿廟會、皖南木榨油技藝(蕪湖木榨油)、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六郎鎮·強橋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