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陶辛鎮 | 隸屬:灣沚區 |
區劃代碼:340221101 | 代碼前6位:3402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B |
長途區號:0553 | 郵政編碼:241000 |
轄區面積:約81.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2萬人 |
人口密度:約39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陶辛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蕪湖縣陶辛社區位于皖贛鐵路以西,南至陶辛村張社村,西至石橋老基,北至馬橋團池,區域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內有灣石路,西集路、一環路貫穿轄區,由10個居…[詳細] |
夫子闕社區 | ~002 | 村莊 | 夫子闕社區:辦公地點位于夫子闕富民路街道,由原三官村轉變而來。我村共有區域面積3.1平方公里,轄2個小區,共720戶,居民成分(常住人口2649人,流…[詳細] |
奚村村 | ~200 | 村莊 | 奚村位于陶辛鎮的中部,南靠青弋江,由奚村、原陶辛村張社片、承村南埂、決心等四個自然村撤并而成;轄6.5平方公里,現有農戶1056戶,人口3264人,耕…[詳細] |
沙墩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沙墩村位于陶辛鎮西南角,是蕪湖十景“陶辛水韻”核心區,蕪湖市首屆魅力鄉村,村內轄20個村民組,一個中心村,總人口2516人、耕地2300畝、水面200…[詳細] |
雙橋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雙橋村轄內設兩個片,分別為馬橋片和石橋片,自然村28個,34個村民組,總人口3802人,占地面積為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05畝,外灘面積140余…[詳細] |
四門村 | ~203 | 村莊 | 四門村在陶辛鎮西北部,區域人口2116人,640多戶,共有8個自然村,19個村民組。四門村水網密布,溝渠縱橫、土壤肥沃、交通便捷、區位優越。位于皖贛鐵…[詳細] |
水韻村 | ~204 | 村莊 | 水韻村位于陶辛鎮最北部,北與方村鎮接壤,東鄰芮村,南鄰陶辛村。皖贛鐵路、荊石公路貫穿而過,交通便利。農業以傳統的糧、油、棉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其…[詳細] |
芮村村 | ~206 | 村莊 | 芮村地處陶辛東北角,西靠荊十路,東臨青弋江,水路交通便捷,由21個村民組組成,共有676戶,2460余人,黨員51人,全村有耕地2342畝,農業主要以…[詳細] |
清涼渡村 | ~208 | 村莊 | 清涼渡村位于陶辛鎮東北部,交通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目前行政村地域面積8.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34人,耕地面積3884畝,轄區內共27個自然村。清…[詳細] |
新塘村 | ~211 | 村莊 | 新塘村位于陶辛鎮南部,交通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村總面積3.1平方公里,人口2412人,全村轄18個村民組,主產水稻、油菜種植業及苗木花卉。輔以養殖、…[詳細] |
友誼村 | ~212 | 村莊 | 陶辛鎮友誼村地處陶辛鎮西部,與南陵縣許鎮隔河相望,荊十公路緣境而過,交通比較閉塞。
友誼村轄10個片,占地面積6.2平方公里,總人口4320…[詳細] |
蘆中村 | ~213 | 村莊 | 蘆中村地處陶辛鎮西南部,與南陵縣許鎮一河之隔,荊十公路貫穿全境,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蘆中村轄30個村民組,占地面積6.9平方公里,…[詳細] |
白沙村 | ~215 | 村莊 | 白沙村位于陶辛鎮的西南部,距蕪湖縣縣城11公里。我村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地勢平坦,水網縱橫,風景秀麗。全村人口6008人、1536戶,耕地面積4957…[詳細] |
胡灣村 | ~217 | 村莊 | 胡灣村位于陶辛鎮的南部邊緣,與南陵縣許鎮的太豐圩隔河相望。全境9.3平方公里,為長彎腰形,圩堤長度10余公里。23個自然村,40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詳細] |
三太村 | ~219 | 村莊 | 三太村地處陶辛東北角,西靠荊十路,東臨青弋江,水路交通便捷,由18個村民組組成,共有1200戶,4050余人,黨員100人,全村有耕地4000畝,農業…[詳細] |
倪家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倪家村本部位于陶辛鎮東部,地理位置優越,毗鄰縣城,交通便利,灣石路、皖贛鐵路及復線穿境而過,距蕪湖市20公里,宣城市20公里。村級規模調整以后,和原天…[詳細] |
地名由來:
相陶淵明的后裔遷居于此,圍圩成橢圓形,并按井田式開鑿水渠,使得境內的溝渠十縱十橫百公里,村相通,戶戶有船,故而得名陶辛圩。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別名陶元亮,陶潛,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最喜歡的花是菊花,他也是田園詩派創始人,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文學史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陶淵明歸隱田園,縱情山水,被稱為“古今隱逸…… 陶淵明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陶辛鎮面積81.8平方公 里,人口5.6萬,由原陶辛、保沙、十連3個鄉鎮合并而成,是一個襟江帶河,農業基礎較好,生態環境優美,人居環境適宜,旅游資源特色明顯的城郊衛星鎮。境內水網密布,溝渠縱橫,土壤肥沃,交通便捷,區位優越。鎮內水清物阜,除盛產優質糧油外,還生產茭白、荸薺、魚、蝦、蟹、鱉等動植物。鎮黨委、政府在引導農民種植適銷對路農產品的同時,注重發展生態綠色農產品,發揮農產品的最大效益。經過多年的努力,一批優質農產品開始出現,使得農民致富道路越走越寬闊。陶辛青蝦、三太蔬菜農產品獲省無公害認證,其中陶辛青蝦養殖面積已超3000畝,受益農戶260戶,年產值700萬元,是全市最大的無公害青蝦養殖基
榮譽排行:
2021年1月,2020年度安徽省衛生城市(縣、區、鄉鎮)名單出爐,陶辛鎮榜上有名。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陶辛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陶辛鎮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陶辛水韻泛指以蕪湖縣陶辛鎮為中心的水鄉田園風光,冠名為“陶辛水韻旅游區”,面積33.2平方公里。距蕪湖市區約20公里,近臨沿江高速、蕪宣高速、205國道;皖贛鐵路與104省道、灣石公路貫穿全
歷史沿革:
1945年置陶辛鄉,名屬方村區。
1949年初,改屬方村區。
1952年劃鄉建政,設張社、沙墩、樓麻等4鄉分屬方村、陶辛2區。
1955年撤區并鄉置陶辛鄉。
1958年成立紅旗人民公社,改為躍進、紅星、衛星3個大隊。
1961年3隊合并建陶辛公社。
1974年屬方村區。
1984年復置陶辛鄉。
1997年撤銷陶辛鄉,設立陶辛鎮。
2003年,原陶辛鎮、十連鄉、保沙鄉合并為陶辛鎮,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