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皇村 | 隸屬:臨渙鎮 |
區劃代碼:340621104208 | 代碼前6位:3406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F |
長途區號:0561 | 郵政編碼:23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南朝順帝劉淮元年建廟,由劉氏家族人劉志忠、劉永年(廟碑紀實)引領劉氏族群籌資銀兩,歷時二年三個月落成,劉邦、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物塑像也陸續完工,且定于每年農歷三月初十逢會三天,各路商賈和百姓前來經商、貿易、燒香祭拜。值“文革”破四舊時,把廟宇及人物塑像毀壞。至此,廟宇變成廢墟,但地名“高皇廟”延續至今。張樓人民公社,高皇鄉政府,高皇學校曾在此建址。村委會駐高皇莊,故名。
基本介紹:
高皇村位于臨渙鎮東南、澮河南岸、東鄰韓村鎮,共有13個村民組,人口5543人,土地面積8500畝,112名黨員,1個黨支部、11個黨小組,主要以生產小麥、大豆經濟作物為主,特色經濟有養雞、養豬。
高皇村與臨南村、陳口村、铚城村、臨渙村、海孜村、劉油坊村、姚湖村、梁廟村、湖溝村、夾河村、大高村、張樓村、石集村、沈圩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61年人民公社化,為高皇公社高皇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高皇鄉高皇村;1992年撤鄉并鎮,為臨渙鎮高皇村;2007年并村調整,高皇村、李塘村合并,為臨渙鎮高皇村至今。
周邊相關:
高皇村附近有濉溪古城、淮北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臨渙文昌宮、臨渙城址、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古城漢墓等旅游景點,有臨渙醬包瓜、口子窖酒、南坪響肚、雙堆面魚、臨渙培乳肉、臨渙醬菜等特產,有淮北大鼓、商派面塑、臨渙醬培包瓜制作工藝、口子窖酒釀造技藝、淮北泥塑、夏派嗩吶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