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前呂樓村 | 隸屬:劉橋鎮 |
區劃代碼:340621102207 | 代碼前6位:3406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F |
長途區號:0561 | 郵政編碼:235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村委會駐前呂樓新村,故名。
基本介紹:
前呂樓新村位于劉橋鎮政府南1.5公里處,地處兩座國有大型煤礦之間,與丁樓村接壤,毗鎮鄰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共有1025戶,4612人,土地面積2214畝。一個黨總支,下設4個黨支部,黨組織由5人組成,黨員110名,女黨員9人。現有村兩委干部6人,選派干部和大學生村官各1名 。該村是塌陷搬遷村,依托村礦區塌陷搬遷優勢,發展禽類養殖、涉礦務工、新型墻材和運輸等行業。
曾受表彰情況:
2006年被評為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007年被評為市級“先進示范村”、2008年獲市級“文明村”稱號、2009年,縣委縣政府授予“平安村”稱號和“計劃生育先
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小城公社前呂樓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小城鄉前呂樓村;1992年撤鄉并鎮,小城鄉并入劉橋鎮為劉橋鎮前呂樓村;2007年并村調整,前呂樓村與原土樓村所屬土樓、黃莊兩個自然莊合并為劉橋鎮前呂樓村,2015年采煤塌陷搬遷劉橋鎮政府西南1000米,至今。
周邊相關:
前呂樓村附近有濉溪古城、淮北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臨渙文昌宮、臨渙城址、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古城漢墓等旅游景點,有臨渙醬包瓜、口子窖酒、南坪響肚、雙堆面魚、臨渙培乳肉、臨渙醬菜等特產,有淮北大鼓、商派面塑、臨渙醬培包瓜制作工藝、口子窖酒釀造技藝、淮北泥塑、夏派嗩吶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