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磻溪村 | 隸屬:杞梓里鎮 |
區劃代碼:341021108207 | 代碼前6位:3410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J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唐以前,有韓、胡、鮑、戴諸姓居此,村臨溪,稱“旁溪”。南宋時,有位名士隱居于此,因慕周初姜太公隱居陜西渭水支流的磻溪,遂改村名:磻溪。
基本介紹:
磻溪村:座落于杞梓里鎮鏡內昌源河畔。原名“勞溪”,取勤勞耕種之意,到了宋代,有一名士隱居于此,因慕名姜尚隱居陜西的“磻溪”之含義而改名磻溪,又名渭濱(取姜太公于渭水之濱垂釣之意)。磻溪位于昌源河北岸,從坡山之巔俯視磻溪全村,酷似鳥槍形,村頭筆直細長,猶如槍管,村尾寬而彎,猶如槍把。民諺曰:“村形如槍,習武有方”。總人口1380人。
磻溪村與長川村、坡山村、小源村、民主村、英坑村、外磻村、竹溪村、金竹村、西村村、唐里村、蘇村村、五春村、六合村、杞梓里村相鄰。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磻溪村入選2019年度安徽省森林村莊。
2019年6月,磻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文化旅游:
磻溪節孝坊位于杞梓里鎮磻溪村,時代為清。磻溪節孝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民國前,屬長樂鄉,三十三都。
民國期間,屬長樂鄉。
解放初,仍之。
1952年,置磻溪鄉,磻溪村、石濟坑部分村屬之。
1958年屬蘇村(大)公社。
1961年屬蘇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92年蘇村鄉并入杞梓里鎮,1994年恢復蘇村鄉,2004年蘇村鄉復并入杞梓里鎮,磻溪村、石濟坑部分村屬之。
2008年,石濟坑村之石濟坑自然村并入磻溪村,隸屬不變。
周邊相關:
磻溪村附近有磻溪節孝坊、棠樾石牌坊群、徽州古城、雄村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鮑家花園等旅游景點,有黃山毛峰、三潭枇杷、三口柑桔、歙硯、問政山筍、大方茶等特產,有黃山毛峰綠茶制作技藝、徽墨制作技藝(黃山市歙縣)、中醫診法(張一帖內科療法)、西園喉科、徽派版畫、新安醫學等民俗文化。